[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制造卡箍的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5250.X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7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高登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0 | 分类号: | B23P23/00;B23Q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1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造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卡箍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卡箍的系统。
背景技术
卡箍连接技术也称为沟槽管件连接技术,已成为当前液体、气体管道连接的首推技术,尽管这项技术在国内的开发时间晚于国外,但是由于其技术的先进性,很快被国内市场所接受。从1998年开始研制开发到现在,经过短短几年的开发和应用,已经逐步取代了法兰和焊接的两种传统管道连接方式。不但技术上更显得成熟,市场也普遍认可。
卡箍的连接操作是非常简易的,无需特殊的专业技能,普通工人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操作。这是因为产品已经将大量的精细的技术部分以工厂化方式溶入到了产品中。一处卡箍连接仅需几分钟时间,最大限度的简化了现场操作的技术难度,节省工时,从而也稳定了工程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卡箍连接技术的应用,使得复杂的管道连接工序变得简单、快捷、方便,从而使管道连接技术向前迈了一大步。
而传统的焊接和法兰连接的管道连接方式,不但需要有相应技能的焊接工人,而且费时,工人的操作难度较大,并存在焊接烟尘的污染。由于操作空间和焊接技能的差异,焊接质量和外观都难以达到满意的结果,从而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
另外,由于卡箍管件为成品件,现场所需要的操作空间较小,可真正的实现靠墙角安装,操作难度大为减小,从而节省了占地面积,美化了管道安装的效果。
由于卡箍具有上述优点,因此市场对卡箍的需求量非常大。如果使用手工来生产卡箍,不仅卡箍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而且生产速度慢,效率低,从而会使得卡箍的成本变得很高,这样不利于卡箍的推广与应用。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卡箍的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卡箍的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制造卡箍的系统,包括折弯装置、焊接装置、铆接装置、自动打螺丝装置以及卸料装置,所述卸料装置包括垂直推动装置以及水平推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出料装置包括第一气缸以及第一活塞,所述活塞呈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塞具有圆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推动装置具有第二气缸及第二活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卸料装置由于设置有水平推动装置以及垂直推动装置,因此所述卸料装置可以从两个方向推动卡箍,从而实现了自动化退料。
附图说明
图1为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制造卡箍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用于制造卡箍的系统的内部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用于制造卡箍的系统的折弯装置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用于制造卡箍的系统的同步轮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用于制造卡箍的系统的焊接装置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用于制造卡箍的系统的紧固块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用于制造卡箍的系统的上电极示意图。
图9为图2所示用于制造卡箍的系统的下电极示意图。
图10为图2所示用于制造卡箍的系统的铆接装置示意图。
图11为图2所示用于制造卡箍的系统的自动打螺丝装置示意图。
图12为图2所示用于制造卡箍的系统的箍条对位装置示意图。
图13为图2所示用于制造卡箍的系统的卸料装置示意图。
图14为图2所示用于制造卡箍的系统的加强板示意图。
图15为图2所示用于制造卡箍的系统的保护罩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卡箍连接技术也称为沟槽管件连接技术,已成为当前液体、气体管道连接的首推技术,尽管这项技术在国内的开发时间晚于国外,但是由于其技术的先进性,很快被国内市场所接受。从1998年开始研制开发到现在,经过短短几年的开发和应用,已经逐步取代了法兰和焊接的两种传统管道连接方式。不但技术上更显得成熟,市场也普遍认可。图1所示为市场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卡箍90,包括:卡环91、呈圆弧形的垫片92、固定片93、螺丝94以及盖体95。所述固定片93上设有固定块931,所述盖体95上设置有固定槽951。所述固定块931、固定槽951相互配合,将所述螺丝94固定在所述固定片93和所述盖体95所组成的空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高登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高登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52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制造卡箍的系统
- 下一篇:一种惯性稳定跟踪平台的谐波减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