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曲轴皮带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4734.2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4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顾文清;肖丽萍;徐赫阳;宋利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大研车辆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14 | 分类号: | F16H55/14;F16H55/36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9 | 代理人: | 孙高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轴 皮带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曲轴传动机构,尤其涉及到曲轴传动机构中的曲轴皮带轮。
背景技术
一方面,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国人对汽车认识程度的加深,用户对车辆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普遍推广和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在乘用车辆中逐步应用,给动力总成带来了更大的冲击,使得传动系统产生振动。为了降低传动系统的振动,减振效果极佳的双质量飞轮被广泛应用,使得发动机传递到变速箱的振动被大幅降低,但同时,发动机曲轴的自身振动却显著增加,导致曲轴前端皮带轮振动同步增加。而曲轴皮带轮通过皮带驱动发电机、转向助力泵、空调压缩机等附件,其振动增加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例如:皮带张力波动,皮带张紧器剧烈摆动,皮带打滑产生噪音,及轮系轴承和张紧器寿命缩短等问题。
通常采用的减振曲轴皮带轮采用橡胶圈隔离内圈(连接曲轴)和外圈(连接皮带)的振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衰减由曲轴传递到皮带轮系的振动。但由于刚性较大,减振效果有限;而且,橡胶老化容易脱落,经常出现意外失效现象,并因此而召回,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定可靠、并可大幅提高减振效果的曲轴皮带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曲轴皮带轮,包括套装在一起的驱动盘和皮带盘,皮带盘内孔的圆周面上设置有环形沟槽,环形沟槽中设置有至少两个周向布置的弹性部件,环形沟槽的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隔阻弹性部件的弹簧挡块组,每个弹簧挡块组包括至少一对设置在环形沟槽两侧侧壁上的弹簧挡块,所述的驱动盘上设置有与弹性部件相对应的驱动臂,每个弹簧挡块组的相邻的弹簧挡块之间留有供相应的驱动臂摆动的活动间隙,驱动臂伸入环形沟槽、位于相应的一对弹簧挡块之间的活动间隙中,其两侧侧面分别抵靠在相应一侧的弹性部件上。
所述的弹性部件包括至少一根弹簧,每根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弹簧座。
所述的弹性部件包括至少两个在径向上并排设置的径向弹簧组,每个径向弹簧组包括至少一根弹簧,每根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弹簧座。
所述的弹性部件包括至少两个在轴向上并排设置的轴向弹簧组,每个轴向弹簧组包括至少一根弹簧,每根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弹簧座。
所述的驱动臂沿圆周均匀布置。
所述的皮带盘包括:皮带基盘和位于皮带基盘一侧端面上的环形侧板及设置在皮带基盘另一侧端面上的环形端盖。
所述的驱动盘包括:驱动基板以及位于驱动基板中部的驱动安装盘,驱动安装盘上固定有连接环,所述的驱动臂设置在连接环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驱动盘通过驱动臂以及皮带盘的环形沟槽中的弹性部件与皮带盘形成柔性连接,将前端皮带轮系的振动降低到可以忽略的程度,获得了非常好的减振效果;而且,其寿命优于传统的橡胶减振曲轴皮带轮,不会发生意外失效现象,即失效模式更加安全。此外,通过匹配弹簧的刚度和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减振特性曲线,适应不同的发动机。另外,还可以通过增加径向弹簧组或轴向弹簧组,得到不同的减振特性曲线,适应不同的发动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曲轴皮带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放大的纵切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去掉了驱动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径向设置有两圈弹簧的本发明的纵切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轴向设置有两圈弹簧的本发明的纵切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为:1、驱动盘,11、驱动基板,12、驱动安装盘,121、环形安装边,122、安装孔,2、驱动臂,3、皮带盘,30、环形沟槽,31、皮带基盘,32、侧板,33、端盖,4、弹簧挡块,5、弹簧,6、弹簧座,7、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大研车辆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大研车辆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47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