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动力转向管降噪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4110.0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3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龙豪车辆配件厂 |
主分类号: | F16L55/033 | 分类号: | F16L55/033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动力 转向 管降噪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动力转向管的高压油管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动力转向管降噪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转向泵高压油管一股是由橡胶油管和两端的金属接头组成的,橡胶油管通过套管与金属接头固定连接。在汽车转向时,由高压泵输出的转向液通过高压油管的时候,由于高压和层流的原因,高压油管会发出较大的噪声。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汽车油管的降噪结构”,其公告号为:CN200975583Y,其包括有进油胶管,在胶管中放置有金属谐调管,金属谐调管是由金属线材螺旋绕制而成弹簧状的螺旋结构,金属谐调管锁紧在插入胶管的金属管端头上。高压油通过金属谐调管后从螺旋结构的缝隙中流出,是原本层流的高压油变成紊流,从而可降低噪音。由于进油胶管中的金属谐调管是由一根金属线材螺旋状绕制而成,因此两节螺旋之间缝隙的形状结构相同,从而造成从缝隙中流出的高压油的流向一致,因而不能有效地使高压油形成紊流,进而影响其降噪效果,后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如中国专利局公开的公告号为:CN 201720301U的名称为“汽车转向泵高压油管的降噪结构”,但由于这种降噪结构实际使用效果不是太好,且使用寿命长,因此,也不太适应现在高档汽车静音舒适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汽车动力转向管的高压油管噪音大、不舒服缺点,提供了一种汽车动力转向管降噪结构。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汽车动力转向管降噪结构,它包括橡胶油管,该橡胶油管两端分别通过油管接头与金属管连接,橡胶油管内设有两根金属软管,所述的橡胶油管内设有一个挡板,挡板上至少有一个通油孔,该通油孔为中间大两头开口小的通油孔,所述的金属软管上设有若干油孔,油孔呈椭圆形,每个油孔设有一个固定在油孔边上的阻油板,阻油板固定在金属软管上,并且向油孔上方延伸。
所述的阻油板设为柳叶形状。
所述的挡板上包括两个通油孔,通油孔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球形状或者是菱形。
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阻油板的设置将金属软管上油孔出来的高压油进行打散分离进入橡胶油管内降低噪音,而后由挡板的通油孔对高压油进行压缩膨胀再压缩后进入下一个金属软管,同样由挡板进行分散后由油孔进入金属软管,从而降低压力油管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汽车动力转向管降噪结构,它包括橡胶油管1,该橡胶油管1两端分别通过油管接头2与金属管3连接,橡胶油管1内设有两根金属软管4,所述的橡胶油管1内设有一个挡板5,挡板5上至少有一个通油孔5a,该通油孔5a为中间大两头开口小的通油孔,所述的金属软管4上设有若干油孔4a,油孔呈椭圆形,每个油孔4a设有一个固定在油孔边上的阻油板4b,阻油板4b固定在金属软管4上,并且向油孔4a上方延伸。
其中,阻油板4b设为柳叶形状。
其中,挡板5上包括两个通油孔5a,通油孔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球形状或者是菱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龙豪车辆配件厂,未经常州市龙豪车辆配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41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