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心导叶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1266.3 | 申请日: | 201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3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赵跃;赵克宇;李大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华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103 | 分类号: | B04C5/103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除尘设备上的离心导叶,属于除尘设备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ZL200710024626.6公开了一种离心导叶,其包括本体和本体外壁上的一组叶片。该离心导叶本体上设置有穿插离心导管的通孔,在设备组装时,通过此通孔将离心导管穿插,并深入到旋流筒体的内部。
使用时,当气流进入旋流筒体的离心导叶后,粉尘产生离心力,使含有粉尘的气流进入内层旋流筒体,通过离心导叶进入旋流筒体的气流在旋流筒体内部以离心导管为中心进行离心运动,依靠粉尘离心力和自重,最终落入集灰斗中。
此时,离心导管的位置十分重要,应位于旋流筒体以及离心导叶的中心位置,若离心导管偏离中心位置,则影响离心运动,从而影响除尘效果。
如图1所示,图中右部分的旋流筒体1、离心导管2和离心导叶3的安装是理想的,离心导管2位于旋流筒体1的中心,可以保证气流进入旋流筒体1后的离心效果。
从图1可以看出,离心导管2是通过托板4固定的,在托板4尺寸产生误差或是安装不到位的情况下,离心导管2的位置将会偏离理想的预设位置,如图1中左部分所示,从而导致离心导管2偏离旋流筒体1的中心,气流进入旋流筒体1后将影响离心效果。
另外,在设备故障需要对设备进行检修时,离心导管的尺寸影响了检修的效率,因为需要拆除尺寸较大、深入到旋流筒体1内部的离心导管2,很不方便,重新安装时还需要保证离心导管2位置的正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离心导叶,该离心导叶确保了离心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离心导叶,包括本体和本体外表面设置的多个叶片,所述本体上具有穿插离心导管的通孔。所述通孔突出离心导叶的下端面并延伸一定距离,在所述离心导叶下端面以下形成直管体,所述直管体与离心导叶的下端面垂直。
为了保证通孔与离心导管之间的气密性,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密封通孔与离心导管的密封圈。
在所述密封圈与离心导叶的上端面之间,所述通孔上设置有槽。所述槽可以设置成为矩形。
为了保证通孔与离心导管之间的气密性,所述通孔为阶梯状的两部分,其上部用于穿插离心导管,其下部的直径比上部小,通孔的下部也可以托住离心导管。
所述通孔上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密封通孔与离心导管的密封圈。
在所述密封圈与离心导叶的上端面之间,所述通孔上同样可以设置有槽。所述槽可以为矩形。
本发明将流入旋流筒体内部的气流赖以作为离心运动中心的离心导管转化为通孔的延长部,即直管体,并保证直管体与离心导叶的下端面垂直,直管体的位置始终是位于旋流筒体以及离心导叶的中心位置,不会影响气流的离心运动,从而保证了除尘效果。
在进行设备检修等操作时,只需要很简单地拆下通孔中离心导管即可,安装时,只需要保证离心导管与通孔间的气密性即可,无论离心导管安装是否倾斜,均不会改变离心运动的中心,不会影响离心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除尘设备中离心导叶、旋流筒体以及离心导管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离心导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离心导叶的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离心导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目前使用的离心导叶3包括本体5和本体5外表面设置的多个叶片6,所述本体5上具有穿插离心导管2的通孔7。
如图3、4所示,本发明是将所述通孔7突出离心导叶3的下端面12并延伸一定距离,在所述离心导叶3下端面12以下形成直管体8,所述直管体8与离心导叶3的下端面12垂直。
上面所述延伸一定的距离,此距离只要能够保证并有利于气流在旋流筒体1内离心运动即可,一般是与现有技术中离心导管2深入到旋流筒体1内部的长度一样。
这样设计仍然需要离心导管2插入通孔7中,此时只需要保证通孔7与离心导管2之间的气密性即可。
直管体8的位置始终是位于旋流筒体1以及离心导叶3的中心位置,不会影响气流的离心运动,从而保证了除尘效果。
为了保证通孔7与离心导管2之间的气密性,可以通过在所述通孔7的内壁上设置密封圈9来实现。可以将密封圈9设置在通孔7内壁的槽中,并与槽过盈配合,这样就可以在通孔7与离心导管2之间起到密封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华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华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12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金属工件进行涂装前处理的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带电热装置的输液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