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物流节点设施布局优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0414.X | 申请日: | 201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1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封学军;黄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009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计算机 视觉 物流 节点 设施 布局 优化 方法 | ||
1.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物流节点设施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采用多智能体(Multi-Agent)技术与CA模拟技术,构建地理模拟系统,采用计算机图形学来表征物流设施地块地形及其约束条件,构建物流节点设施布局优化的三层Agent优化模型;
步骤(2),进行物流节点设施布局设计数据的收集和初步处理,建立物流节点、物流服务系统的历史数据库和预测数据库;
步骤(3),采用ALDEP和MULTIPLE两种构建型算法产生物流节点设施布局的初始方案,在初始方案的基础上生成初始解,制定物流节点系统结构和布局方案的评估结果;
步骤(4),方案优化:将遗传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结合形成高度混合的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并在其中引入三层Agent优化模型对遗传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优化改进,对于功能区布局问题采用实数编码,形成物流节点设施布局优化算法。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物流节点设施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三层Agent优化模型采用多级递阶的层次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全局优化主体(LSA)、功能区主体(FA)和网格主体(NA),每一级由功能、结构类似的智能体Agent组成;其中:
全局优化主体(LSA)作为功能区主体(FA)的协调单元,从物流节点全局角度进行物流节点系统的方案优化,并引入协同机制实现与功能区主体(FA)之间的协同优化,确定协调对策和协调参量;
功能区主体(FA)负责物流节点各功能区的方案优化,向全局优化主体(LSA)传输关于其局部系统环境和系统优化性能的反馈信息,作为全局优化主体(LSA)的决策依据,同时作为网格主体(NA)的协调单元;
网格主体(NA)负责网格的功能选择行为,与功能区主体(FA)相互协调,在协调不了时向上一层Agent寻求全局优化协调;在接到其它功能区主体(FA)和网格主体(NA)的协调请求时,就进入协调工作状态,并通过上一层Agent优化协调的决策达到全局最优,实现物流节点系统结构和布局方案的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物流节点设施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具体步骤如下:
(2a)数据的收集和初步处理:
确定产品P、产量Q、工艺路线R、服务支持S、时间T,场址的各项属性以及各功能区对场址的要求以及对面积、对公用工程建设的各种需求,还有关于项目各功能区的投资和造价,将基础数据存储在数据库系统以备调用;
(2b)建立物流节点物流服务系统的历史数据库和预测数据库:
逐年累计建立各类物流服务系统的历史数据库,来粗略估算所设计系统的各种参数,这些参数包括物流市场需求的历史资料与物流供给的预测、物流节点经营的发展战略与策略、产品产量、物流生产规模、面积、人员、投资需求、投资回报率;
应用类似项目的历史数据来确定新建项目的各项需求,采用回归、曲线拟合数学方法来类比,估计新建系统的各项要求以及将来发展需求的预测;
将已有的物流节点系统的主要指标用计算机归类分开建立知识库和数据库以备使用,建立物流系统的历史数据库和预测数据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041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