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发电机负载测试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9175.0 | 申请日: | 201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1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赖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伟顺(中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0 | 分类号: | G01R1/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2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效果 良好 发电机 负载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测试发电机功率等参数的负载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发电机组会根据机房的环境、使用年限、日常维护不到位、设备器件的更换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率下降,这就存在很重要的安全隐患,并且发电机长时间空载或怠速运行,产生积碳,这样会导致发动机输出功率减小,影响整个机组功率的输出,甚至造成正常运行的假象,一旦真正加载负荷出现发电机不能正常运行的重大故障。 因此发电机日常维护中也要进行负载加载测试。
现有的发电机负载测试装置通常包括电阻丝架以及安装于电阻丝架下方的散热机构,该散热机构通常由均匀分布于电阻丝架下方的风扇,该风扇扇叶位于电机部分的上方,扇叶的风直直往上吹向电阻丝架,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散热效果,但是风扇在吹风时,扇叶的中心部分通常会成为散热盲区,导致散热不均匀;另外,风扇形成的风会大量向四周扩散,造成风能的极大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发电机负载测试装置,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由于散热盲区的存在影响散热效果以及风能浪费严重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发电机负载测试装置,包括电阻丝架以及安装于电阻丝架下方的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一风箱以及安装于风箱内的风扇,所述风箱的上端敞口且其敞口端与电阻丝架密封连接,所述风箱具有一底板,该底板上开设进风口,所述风扇的电动机部分位于风箱内,所述风扇的扇叶安装于进风口处,且扇叶形成的风吹往风箱内。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底板上均匀开设有至少两个进风口,所述风扇的扇叶一一对应地安装于进风口处。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风箱呈长方体形,其底板上均匀安装有三组风扇,每组风扇由左、右两个风扇组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箱的高度为25-40cm。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风箱的高度为30cm。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风扇形成的风部分直接往上吹向电阻丝架,部分吹向风箱的围壁,在碰到围壁后回流,使风在风箱内形成小循环并充满整个风箱,从而避免了扇叶中心散热盲区的形成,进而可使电阻丝架得到均匀的散热。
2、当风箱内具有多个风扇时,各风扇会相互混合并对各自的扇叶中心风力薄弱的区域进行补充,从而使整个风箱内的风力均匀,进而使电阻丝架获得更佳的散热效果。
3、当风扇的电机部分安装在风箱下方,即风扇的风正的往上吹时,由于电机部分通常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无形地增加了发电机负载测试装置整体的高度。另外,风扇形成的风本身能对电机部分进行散热,不再需要其它设备对电机部分散热,节省了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实施例一的风箱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风箱底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发电机负载测试装置,包括电阻丝架1以及安装于电阻丝架1下方的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风箱2以及位于风箱2内的风扇4。同时参照图2,风箱2呈长方体形,它的上端敞口且其敞口端与电阻丝1密封连接,所述风箱2具有一底板3,该底板3上均匀开设有三个进风口组,每个进风口组均由左、右两个进风口31组成,风扇4的扇叶41一一对应地安装于进风口31处;风扇4的电动机部分42位于风箱2内。
每个风扇4的风都是呈倒置的圆锥形向四周扩散,相邻风扇4之间的圆锥形风域会相互交叉并混合,使得扇叶41中心区域的风力较弱部分得到增强。此外,当风碰到风箱2的围壁时,风就会回流并向风箱2内四处扩散并形成小循环,最终使风箱2内的风趋于均匀分布的状态,进而有利于电阻丝架1的散热。
另外,为了达到理想的散热效果,上述风箱2的高度通常为30cm左右。
实施例二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风箱2’的底板3’上开设有四个进风口31’,每个进风口31’处均安装有风扇4’。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伟顺(中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伟顺(中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91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