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灌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97925.0 | 申请日: | 2011-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4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陈衡山;周飞跃;唐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C3/02 | 分类号: | B67C3/02;B67C3/22;B67C3/26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06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到医药、食品等包装设备领域,特指一种灌装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灌装机一般包括:进瓶组件1、输瓶组件2、机架组件3、灌装组件6以及出瓶组件4。其中,灌装组件6安装于机架组件3的机架台板上,进瓶组件1、出瓶组件4和机架组件3分别通过各自的支撑部件安装在灌装机工作区域的地面上,输瓶组件2直接安装于机架组件3的侧壁上,输瓶组件2的传动部分安装在机架组件3内,输瓶组件2的工作部分靠近机架组件3上的机架台板,两者之间没有保持一定距离。整个灌装机都处于A级层流保护区。上述结构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当垂直的层流风由上而下流向机架组件3中机架台板的上表面后,垂直的层流风将由于机架台板的阻挡而偏移或者反弹出现乱流、扬尘等现象;玻瓶的瓶口上方还可能由于层流风偏移在灌装时不能够受到层流风的保护,这些都会影响玻瓶内药液的灌装质量;
2. 上述结构中的灌装组件6包括灌装架、灌针以及灌装传动机构,在灌针架带动灌针在完成对玻瓶灌注的过程中,是通过电机带动滚珠丝杆使灌针架上下运动、并通过电机带动同步带使灌针架进行水平运动来实现的。在这种结构中,使灌针架水平或者上下运动的传动组件在安装时,其位置大致在玻瓶的瓶口周围甚至在玻瓶的瓶口之上,而灌装传动机构在运动时容易由于摩擦产生微粒,这些微粒将在层流风的作用下进入到玻瓶内,给玻瓶内的药液造成污染,直接影响到药品的安全性。同时,由于丝杆和同步带的运动都需要导向结构来对运动进行导向,所以整个传动组件结构复杂、零部件多、还由于润滑油的使用导致结构不易清洗,出现卫生死角。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布局合理、操作简便、能够提高整机可靠性和洁净度的灌装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灌装机,包括进瓶组件、输瓶组件、机架组件、灌装组件以及出瓶组件,所述进瓶组件、出瓶组件和机架组件分别通过各自的支撑部件安装在地面上,所述输瓶组件与机架组件呈并排状安装并在两者之间留有一段距离,所述输瓶组件通过一根以上的支撑梁支承连接于机架组件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支撑梁呈中空状,所述输瓶组件中的驱动件安装于机架组件内,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梁与所述输瓶组件中的传动件相连。
所述机架组件处于一个独立的层流区间中,所述进瓶组件、输瓶组件、出瓶组件、灌装组件处于另一个独立的层流区间中。
所述灌装组件包括第一转臂、第二转臂、第二转臂驱动电机、灌针架驱动电机、灌针架部件以及第一转臂驱动电机,所述第二转臂的一端与第一转臂的一端铰接在一起并与第二转臂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转臂的另一端与第一转臂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转臂的另一端上设有与灌针架驱动电机输出端相连的灌针架部件。
所述支撑梁呈中空状,所述第一转臂驱动电机安装于机架组件上,所述第一转臂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支撑梁后与第一转臂相连。
所述第一转臂、第二转臂、第二转臂驱动电机、灌针架驱动电机以及第一转臂驱动电机均位于灌装机上玻瓶的瓶口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灌装机,结构简单紧凑、布局合理,输瓶组件与机架组件呈并排状安装并在两者之间留有一段距离,能够保证垂直的层流风不会出现在机架组件的台板上反弹出现乱流、扬尘等现象,垂直的层流风由于没有机架壳体的阻挡,将沿着原来竖直的方向继续向下运动,这可使灌装机A级区域内形成良好的单向垂直流,更好的满足GMP无菌生产的要求。
2、本发明的灌装机,输瓶组件与机架组件呈并排状安装并在两者之间留有一段距离,这样就能把灌装机的工作区域分成A、B两个不同级别的层流区,A级区内为进瓶组件、输瓶组件、出瓶组件以及灌装组件;B级区内为机架组件,还可以用隔墙把机架组件放置在C级区内。这种布置方式使得A级区域内机械结构精简、减少了卫生死角且能够更好的进行清洁。
3、本发明中的灌装组件,通过采用转臂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旋转,以使灌针架组件水平或者上下运动,同时采用灌针架驱动电机驱动使灌针架组件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采用这种结构后,结构更加简单紧凑、操作更加简便、可靠性更高,整个传动组件均位于玻瓶的瓶口下方,减少了传动组件之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微粒在层流风的作用下进入到玻瓶内的风险,且无卫生死角,能够保证整机的清洁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79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