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的语音合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4305.1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2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吴洪;俞振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10L13/00 | 分类号: | G10L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工业 现场 设备 语音 合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语音合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的语音合成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现场的各类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往往需要输出一定的提示或警告信息,用以回应用户的操作、提示设备信息,或报告紧急状态等。此类信息通常转化为各种视频或音频信号,当信息量较小时,现有的各类指示灯、蜂鸣器、数码显示装置基本可以胜任。在信息量较大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采取编码的形式,如图1,反映在指示灯13闪烁或蜂鸣器等12鸣叫的频率改变和显示数码14的不同,人员11对编码信息的解读,往往需要借助技术手册10实现,实时性、通用性较差,也容易出错;常用方法之二是采用显示屏实现,这种方式需要配置较高分辨率的显示装置,方能显示可读的复杂信息,还需要用户时时留意,在许多环境下不方便实现。
综上所述,目前现场设备在输出复杂提示信息时的主要缺点是:
1、采用编码方式输出不符合人类自然交流习惯,需借助手册翻译,容易出错,且适时性差。
2、采用高分辨显示屏占用了人的视觉焦点,降低了人员工作效率。
因此,将复杂的调试、提示信息变换为符合人类自然习惯的形式进行输出,尤其采用听觉而非视觉方式,对于及时准确了解设备运行信息和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在现场设备在输出复杂提示信息准确性和及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的语音合成装置,将工业设备的提示、调试信息以可听、可懂的音频形式播放输出,提高用户回应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的语音合成装置,包含现场设备接口单元、文本生成单元、中央处理单元、语音合成单元、音频输出单元和存储单元;中央处理单元通过现场设备接口单元同工业现场设备连接,中央处理单元接收工业现场设备信息,同时调用存储单元中预设的编码-文本转换规则处理信息,中央处理单元将信息通过文本生成单元转变为文本信息,中央处理单元调存储单元中预设的语音数据库后,将数据送语音合成单元进行文字语音转换后,送入音频输出单元,实现语音信号的输出。
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内带通讯接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的语音合成装置,输出信息直接可懂,无需借助技术手册;使用者无需时时留意,当现场设备输出信息时,本发明将自动输出语音信号,提醒用户注意;本发明不受携带信息内容的编码限制,可按使用需要即时编辑并合成语音;系统易于维护、升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常用的信息编码输出方式图;
图2为本发明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的语音合成装置结构示意框图;
图3为本发明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的语音合成装置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的语音合成装置结构示意框图,装置包含现场设备接口单元21、文本生成单元22、中央处理单元23、语音合成单元24、音频输出单元25和存储单元26;中央处理单元23通过现场设备接口单元21同工业现场设备200相连,中央处理单元23在接收到调试编码信息后,按照存储单元26中预设的编码-文本转换规则,通过文本生成单元22将其转变为文本信息,再按照存储单元26中预设的语音数据库,通过语音合成单元24进行文字语音转换,最后将语音信息送入音频输出单元25,实现语音信号的输出。
如图3所示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的语音合成装置工作流程图,首先一开始是读入现场设备调试、提示编码信息31,然后读取存储单元中的编码-文本转换规则32,将编码转换为文本33,接着读取存储单元中的语音数据库34,进行文字语音转换35,最后输出语音信号36。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补充如下技术内容:进一步增加中央处理单元的通讯接口单元,使得存储单元中的编码-文本转换规则和语音数据库处于易于配置和更新的状态,便于针对不同设备进行功能定制。如在编码-文本转换规则中加入信息分级和过滤设置,并相应在语音合成单元和音频输出单元进行配置,可实现将筛选后的信息以不同音调、响度输出,以避免大量常规信息干扰人员正常操作,同时以特别语音突出严重事件,以提高工业现场的突发响应能力,避免重大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43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螺母拧紧机
- 下一篇:内置清洗管式罐顶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