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锅炉消烟脱硫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3341.6 | 申请日: | 201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0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瑞金源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B01D50/00;F23J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脱硫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和民用锅炉设备领域,特别涉及锅炉烟气的消烟脱硫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锅炉烟气消烟脱硫设备可分为湿式和干式两类。湿式除尘脱硫设备效果好于干式设备,但是投资大,运行费用高,设备占地面积大、耗水量大、腐蚀大,还有二次污染等问题,脱硫效率也不十分理想。干式除尘器体积小,易操作,无二次污染和腐蚀,但除尘不彻底,不能解决脱硫问题。
烟气脱硫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稳定的技术,在世界各国的燃煤电厂中各种类型的烟气脱硫装置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烟气脱硫技术的种类来看,除了湿式洗涤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外,其他许多脱硫工艺也进行了研究,并有一部分工艺在燃煤电厂得到了使用。烟气脱硫技术是控制SO2和酸雨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脱硫工艺脱硫率的高低,可以分为高脱硫率工艺、中等脱硫率工艺和低脱硫率工艺;最常用是按照吸收剂和脱硫产物的状态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三种:湿法烟气脱硫、半干法烟气脱硫和干法烟气脱硫。
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是采用液体吸收剂洗涤SO2烟气以脱除SO2。常用方法为石灰/石灰石吸收法、钠碱法、铝法、催化氧化还原法等,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以其脱硫效率高、适应范围广、钙硫比低、技术成熟、副产物石膏可做商品出售等优点成为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的烟气脱硫方法。但由于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具有投资大、动力消耗大、占地面积大、设备复杂、运行费用和技术要求高等缺点,所以限制了它的发展速度。
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是采用吸收剂以浆液状态进入吸收塔(洗涤塔),脱硫后所产生的脱硫副产品是干态的工艺流程。
干法烟气脱硫工艺是采用吸收剂进入吸收塔,脱硫后所产生的脱硫副产品是干态的工艺流程,干法脱硫技术与湿法相比具有投资少、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设备简单、维修方便、烟气无需再热等优点,但存在着钙硫比高、脱硫效率低、副产物不能商品化等缺点。
自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对干法脱硫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大量研究和不断的改进,现在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有代表性的喷雾干燥法、活性炭法、电子射线辐射法、填充电晕法、荷电干式吸收剂喷射脱硫技术、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法、烟气循环流化床技术、炉内喷钙循环流化床技术等一批新的烟气脱硫技术已成功地开始了商业化运行,其脱硫副产物脱硫灰已成功地用在铺路和制水泥混合材料方面。这一些技术的进步,迎来了干法、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的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传统的石灰石/石膏法脱硫与新的干法、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经济指标的比较见表1。表1说明在脱硫效率相同的条件下,干法、半干法脱硫技术与湿法相比,在单位投资、运行费用和占地面积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将成为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烟气脱硫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气雾混合段、气液碰撞段和气液分离段等所组成的复合式高效消烟脱硫设备,达到既消烟又脱硫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引风机、烟道所组成的一种锅炉消烟脱硫设备,内设重力床的壳体,壳体上设有喇叭状的烟气进口,壳体上部设有进料斗,其特征在于:由安装在锅炉烟道中烟气引风机上游的依次连接的气雾混合段、气液碰撞段、气液分离段和液流再生系统所组成,气雾混合段入口处设漩涡喷淋器,气液碰撞段由伞形挡板和叶轮所组成,叶轮由2~4组叶片排列组成,气液分离段由两组圆筒和装在此圆筒周边上的伞形挡板所组成,气液分离段的下端通过一弯管形段和引风机相接,用管道将气液分离段和再生池相接,再生池通过一个泵用管道和漩涡喷淋器相接;提取装置、烟气洗涤装置、恢复装置及排除装置,恢复装置中安装有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是由加速器与空气混入器构成,加速器的入口与空气混入器的入口联接;空气混入器的空气入口与空气通道连接。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锅炉消烟脱硫设备,所采用的漩涡喷淋器的喷嘴角度视喷头数量而定,而喷嘴数量又取决于锅炉的大小。例如对于1~10吨锅炉,喷头数量为3~5个,喷嘴角度为100~140度。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锅炉消烟脱硫设备,叶轮的各组叶片角度可根据燃煤含硫量的多少在30~60度之间选定。叶片角度大,碰撞效果好,但对气流的阻力增大;反之,叶片角度小,对气流的阻力减小,碰撞作用也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瑞金源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瑞金源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33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载货式升降平台
- 下一篇:一种汽车弹簧座侧板通用切直边模具及切直边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