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吸湿调温抗菌夏凉被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92821.0 | 申请日: | 201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8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周蓉;邹清云;刘慧娟;杨明霞;曹成辉;李敬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G9/00 | 分类号: | A47G9/00;D03D15/00;D03D11/00;D03D21/00;D06M15/11;D06M15/333;D06M15/263;D06M101/28;D06M101/06;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刘建芳;黄伟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吸湿 调温 抗菌 夏凉被 及其 生产工艺 | ||
1.一种新型吸湿调温抗菌夏凉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夏凉被织物结构为三层,上表层采用Outlast腈纶纤维,下表层采用竹浆纤维,中间层采用吸湿排汗聚酯长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吸湿调温抗菌夏凉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表层和下表层采用简单组织,中间层为凹凸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吸湿调温抗菌夏凉被,其特征在于,三层通过组织点的接结来连接,接结点的设计与中间层的凹凸结构及上下表面花型相吻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吸湿调温抗菌夏凉被,其特征在于,接结点的位置如下确定:上表层接结凹凸组织的高峰点,下表层接结凹凸组织的低谷点;接结点被表层纱线遮盖且构成上下层表面花型的一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吸湿调温抗菌夏凉被,其特征在于,相邻接结点间间隔不超过1cm。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吸湿调温抗菌夏凉被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整经工序、浆纱工序、织造工序、退浆整理工序;织造时采用机织生产方式一次成型,双轴送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吸湿调温抗菌夏凉被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整经工序中三种原料分别做经轴,中间层经纱预加张力小于表、里经纱。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吸湿调温抗菌夏凉被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浆纱工序在多浆槽中进行,上表层和下表层的经纱在不同浆槽中进行浆纱,其中一个浆槽中纱线挂色。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吸湿调温抗菌夏凉被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上、下表层采用的浆料含固量为10-15%,是变性淀粉与聚乙烯醇的混合浆,两者比例为9-10:1,上浆率为10-15%;中间层采用含固量28-30%的聚丙烯酸浆料,上浆率为6-10%。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吸湿调温抗菌夏凉被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退浆整理工序中,温度控制在90-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程学院,未经河南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282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车内通风换气的通风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扁形导热管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