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铁煤矸石酸浸液分离铝铁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92345.2 申请日: 2011-12-01
公开(公告)号: CN102515280A 公开(公告)日: 2012-06-27
发明(设计)人: 夏举佩;张召述;任雪娇 申请(专利权)人: 昆明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01G49/06 分类号: C01G49/06;C01F7/02;B09B3/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50093 云***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煤矸石 浸液 分离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铁煤矸石酸浸液分离铝铁的方法,属于煤系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发展中国家,在一次能源消耗中,煤炭占70%以上,所占比重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能源结构仍是以煤炭为主。 

煤矸石是采煤过程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是一种在成煤过程中与煤层伴生的一种含碳量较低、比煤坚硬的黑灰色岩石。包括巷道掘进过程中的掘进矸石、采掘过程中从顶板、底板及夹层里采出的矸石以及洗煤过程中挑出的洗矸石。其主要成分是SiO2、Al2O3,另外还含有数量不等的Fe2O3、CaO、MgO、Na2O、K2O、P2O5、SO3和微量稀有元素(镓、钒、钛、钴)。其排放量相当于当年煤炭产量的10%左右,目前已累计堆存45亿吨,占地约12万公顷,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矿业固体废弃物之一。煤矸石的大量堆放,不仅压占土地,影响生态环境,矸石淋溶水将污染周围土壤和地下水,而且煤矸石中含有一定的可燃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发生自燃,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和烟尘等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影响矿区居民的身体健康。 随着国家环保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解决煤矸石污染环境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自60年代起,很多国家开始重视煤矸石的处理和利用,其利用途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回收煤炭和黄铁矿,残余物用作建筑材料;(2)用于发电:主要用洗中煤和洗矸混烧发电,混合物发热量每kg约2000大卡,炉渣可生产炉渣砖和炉渣水泥;(3) 制造建筑材料:代替粘土作为制砖原料,利用煤矸石本身的热值,节约煤炭; (4)代替粘土组分生产普通水泥,烧结轻骨料;(5)煤矸石还可用于生产低热值煤气,制造陶瓷,制作土壤改良剂,或用于铺路、井下充填、地面充填造地等。

煤矸石中氧化铝、氧化铁含量与煤的形成过程、周边地质结构有关,一般氧化铝含量在20%左右、氧化铁含量在8%左右,我国南方地区的氧化铝含量偏低,氧化铁偏高;北方如内蒙、山西等地氧化铝含量则高达40%左右,氧化铁则低至3%以下,是我国未来最为保贵的铝资源。在低铁高铝煤矸石酸法提铝方面,许多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如专利CN1048687 一种用煤矸石生产硫酸铝的方法,将煤矸石进行焙烧,粉碎成粉状,按浓流酸比煤矸石粉为1比2.5,浓硫酸稀释成16~18Be的稀酸加入煤矸石粉中,在120~140℃,2~2.5kg/cm2条件下反应1.2~2小时,经沉淀去渣,产品质量符合HG1-32-77粗制二级标准要求;专利CN1072657 一种用煤矸石生产硫酸铝的方法,将煤矸石粉碎成粉状,不经焙烧,直接与浓度为40~70%(重量)的硫酸在反应器中混合,搅拌,通蒸气升温使反应器压力为3.5~8kg/cm2,反应4~6小时,经沉降去渣,浓缩结晶,得白色块状固体,产品质量符合HC1-32-77精制一级标准;专利CN1174172 是一种用煤矸石生产硫酸铝的方法,经过对煤矸石破碎焙烧、出炉冷却、浸出、沉淀、过滤、中和、再过滤、浓缩、结晶等工艺过程得产品硫酸铝;专利CN1915829是一种用煤矸石制取硫酸铝、硅酸钠及其衍生产品的方法,将煤矸石用锷式破碎机破碎,焙烧除掉有机物,用球磨机粉碎,使80%通过200目筛,将煤矸石粉置于反应釜中和浓度40%~60%的硫酸进行反应,生成硫酸铝溶液;将生成的硫酸铝溶液过滤、送入精制罐中,加入硫化钡 BaS除铁;专利CN1392109 是综合利用煤矸石联产电、铝、水泥生产工艺,电厂废料粉煤灰为制铝原料,经破碎、煅烧、浸取、过滤、脱硅、碳分等工序生产氧化铝。用高铁煤矸石酸浸提铝铁并进行溶液铝铁的分离则没有公开报道,亦未见有关硫酸铝铁盐溶液分离铝铁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高铁煤矸石酸法浸取铝铁并进行铝铁分离的方法。这种方法为高铁煤矸石回收有价元素提供一种新的工艺技术,为氢氧化铝及铁红颜料产品开辟了新的原料资源,能实现煤矸石有效高附加值综合利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23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