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闭式压缩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1053.7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8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长泽宏树;白藤好范;远藤胜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C29/00 | 分类号: | F04C2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林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闭式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闭式压缩机。详细而言,涉及抑制吸入储蓄器(accumulator)的压力损失的密闭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确保吸入制冷剂气体的气液分离及储存分离出的含有冷冻机油的液态制冷剂的容积,而提出了一种在圆筒形的主体部中以到达主体内部的方式插入流出管及流入管的密闭式压缩机的吸入储蓄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62222号公报(图8)
设于以往的密闭式压缩机的、具有吸入制冷剂气体的气液分离功能以及储存分离了的含有冷冻机油的液体的功能的吸入储蓄器,由于受到能够满足其功能的主体部容积、空调机主体的配管直径、压缩机的压缩室吸入卡合部的直径限制,存在以下所示的课题。
(1)制冷剂气体在从上述流入管流入吸入储蓄器主体部时的急速扩大损失非常大,上述制冷剂气体从吸入储蓄器所具备的流入管通过吸入储蓄器主体部,流入吸入储蓄器所具备的流出管而被压缩机的压缩室吸入卡合部吸入。
(2)上述制冷剂气体在通过吸入储蓄器主体部而流入上述流出管时的急速收缩损失非常大。
因此,制冷剂气体吸入效率降低,导致吸入压缩机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降低,与冷冻循环的理想压力状态相比需要增加压缩做功。由此,压缩机效率降低,进而,空调机主体所具备的蒸发器的压力降低,冷冻循环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做成的,其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使制冷剂气体通过吸入储蓄器时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损失极小化来提高制冷剂气体吸入效率的密闭式压缩机。
本发明的密闭式压缩机在密闭容器的侧部具有吸入储蓄器,其特征在于,
吸入储蓄器具有以下所示的元件:
(1)流入管,其为内径一定的直管,与冷冻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连接;
(2)主体部,其整体为筒状且两端为断面收缩状,构成为具有如下容积的规定的直径,即,满足吸入制冷剂气体的气液分离功能及储存分离了的含有冷冻机油的液态制冷剂的功能的容积,该主体部的流入管侧的端部构成为规定的展开角度的扩散器形状,且扩散器形状部由向内侧凸出的曲线平滑地形成,并与流入管连接;
(3)至少一根流出管,其流入口的直径大于流入管的直径,或流入口呈喇叭口形。
在本发明的密闭式压缩机中,吸入储蓄器的流入管与主体部连接,上述主体部的流入管侧的端部构成为规定的展开角度的扩散器形状,并且扩散器形状部由向内侧凸出的曲线平滑地形成,且本发明的密闭式压缩机包括流入口的直径大于流入管的直径或流入口呈喇叭口形的至少一根流出管,由此,使制冷剂气体通过吸入储蓄器时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损失极小化,从而提高制冷剂气体吸入效率。而且,吸入密闭式压缩机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上升,实现接近冷冻循环的理想压力状态的压缩做功,从而提高压缩机效率,并且,冷冻循环的蒸发器的压力提高,由此具有提高冷冻循环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密闭式压缩机100的整体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以剖面表示吸入储蓄器1的一部分的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以剖面表示变形例的吸入储蓄器1-1的一部分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平缓的扩大管的展开角度和压力损失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流出管直径和压力损失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空调机的室外机300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用于比较的图,是表示一般的密闭式压缩机200的整体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用于比较的图,是以剖面表示一般的密闭式压缩机200的吸入储蓄器21的一部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的密闭式压缩机具有吸入储蓄器,在该吸入储蓄器中,从与空调机主体连接的由直管构成的流入管到具有如下容积的任意直径的吸入储蓄器主体部,利用具有扩散器效果的展开角度和向内侧凸出的平滑的曲线形状连接,上述容积是满足吸入制冷剂气体的气液分离及储存分离出的含有冷冻机油的液态制冷剂的功能的容积,该吸入储蓄器具备至少一根流出管,该流出管的流入口优选被进行了扩径且在压缩元件的压缩室吸入口卡合部进行了缩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10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