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电站的被动式辅助冷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88009.0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0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李相宗;朴相政;崔在暾;金贞镇;柳锡熙;宣晶元;金慈荣;尹卿珉;朴根兑;田圣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电原子力燃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21C15/18 | 分类号: | G21C1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谢顺星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电站 被动式 辅助 冷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站的被动式辅助冷凝装置,更具体涉及一种作为核电站发生事故时用于冷却堆芯的辅助给水系统的被动式辅助冷凝装置。
背景技术
在核电站,作为确保核反应堆安全性的重要系统,有辅助给水系统。
其中,众所周知的是,在专门的冷却水槽中通过连接蒸汽发生器出口的蒸汽排管进行冷却冷凝之后,向蒸汽发生器供水的被动式冷却系统PAFS(Passive Auxiliary Feedwater System:被动式辅助给水系统)。
另外,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2002-0037105号(2002.05.18公开)公开了现有技术的应急堆芯冷却系统的冷却系统。
在核电站中,作为确保安全性的方法,有使核反应堆的二次系统冷却的方法。
但是,这样的现有的冷却系统由于是只能依靠供电来运行的主动式,因此具有事故时供电中断的情况下不能运行的问题。
如图1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开发的被动式辅助给水系统(PAFS)10包括:与核反应堆容器20连接的蒸汽发生器30、以及内部设置有与蒸汽发生器30连接的热交换器40的冷却器50。
蒸汽从蒸汽发生器30的上部排出并流入热交换器40、蒸汽经由冷却器50被冷却冷凝,向蒸汽发生器30的下部再流入时,以水的状态再流入。
但是,经这样的现有的被动式辅助给水系统10的热交换器40,通过冷却器50回收到蒸汽发生器30的水,并非100%的水而是混合有蒸汽的状态,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再流入蒸汽发生器30的路径上引起振动,在剩余的蒸汽被冷凝成水的过程中引起冲击波,从而破坏系统的问题。另外,还有再流入蒸汽发生器30的冷却水的水质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电站的被动式辅助冷凝装置,即使事故时供电中断,也可以通过在被动式去除堆芯衰变热(或余热)的过程中,防止蒸汽混合到再流入蒸汽发生器的水中,从而防止发生振动或冲击波。
技术方案
上述目的通过一种核电站的被动式辅助冷凝装置来实现,所述核电站的被动式辅助冷凝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蒸汽发生器,利用核反应堆运行时产生的热将供给的水加热并使其变成蒸汽;水冷式热交换器,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接,其内部储藏有冷却水,以将所述蒸汽发生器供给的蒸汽冷却冷凝;汽水分离器,其一侧与所述水冷式热交换器连接,另一侧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接,即使从所述水冷式热交换器混合流入水和蒸汽,也能使水和蒸汽进行分离,从而可以仅将水提供给所述蒸汽发生器。
在此,优选为,所述汽水分离器包括:汽水流入管,位于下部一侧并与所述水冷式热交换器连接;排水管,位于下部面并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接。
优选为,所述汽水分离器为垂直竖立的长圆筒状。
优选为,在所述蒸汽发生器和所述水冷式热交换器之间具有蒸汽管,以使所述蒸汽发生器和所述水冷式热交换器相互连接。
优选为,在所述蒸汽管与所述汽水分离器之间具有旁通管。
优选为,所述旁通管具有调节阀和止回阀。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站的被动式辅助冷凝装置,即使事故时供电中断,也可以通过在被动式去除堆芯衰变热(或余热)的过程中,防止蒸汽混合到再流入蒸汽发生器的水中,来防止发生振动或冲击波。
另外,可以提高再流入蒸汽发生器的冷却水的水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核电站的被动式辅助给水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核电站的被动式辅助冷凝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图2的汽水分离器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核电站的被动式辅助冷凝装置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蒸汽发生器120:水冷式热交换器
130:蒸汽管 140:汽水分离器
141:汽水流入管143:排水管
150:旁通管 160:调节阀
170:止回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电原子力燃料株式会社,未经韩电原子力燃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80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