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管正火炉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85736.1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9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祁牧;赵剑华;许建洲;单长考;吕庭;邹萍;黄晓涛;周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无缝钢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8 | 分类号: | C21D9/08;C21D1/28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3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火炉 | ||
1.一种钢管正火炉,包括明焰连续热处理炉炉体(1),该明焰连续热处理炉炉体(1)的炉膛的一端为具有排烟口(111)的燃烧加热保温区(11),而另一端为冷却区(12),燃烧加热保温区(11)与冷却区(12)之间由窄缩的颈道(13)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排烟口(111)上配接有一用于将出自排烟口(111)的高温烟气预换热的预热空气换热机构(2),在所述的冷却区(12)上设置有一用于将冷却后的烟气引入冷却区(12)的冷却烟气进气管(121),在该冷却烟气进气管(121)上配接有一烟气冷却机构(3),该烟气冷却机构(3)与所述的预热空气换热机构(2)连接,用于接受来自预热空气换热机构(2)预热后的烟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正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热空气换热机构(2)包括预换热箱体(21)、第一、第二管板(22、23)、一组第一换热管(24)和一第一风机(25),预换热箱体(21)的一侧具有一第一接口(211)和一第二接口(212),而另一端具有一第三接口(213),第一、第二管板(22、23)彼此上下对应地固定在预换热箱体(21)的箱腔内,藉由第一、第二管板(22、23)将预换热箱体(21)的箱腔分隔为顶部的热风腔(214)、中部的烟气换热腔(215)和下部的进风腔(216),其中:热风腔(214)位于第一管板(22)的上部,烟气换热腔(215)位于第一、第二管板(22、23)之间,而进风腔(216)位于第二管板(23)的下方,所述的第一接口(211)与热风腔(214)相通,所述第二接口(212)以及第三接口(213)均与烟气换热腔(215)相通,一组第一换热管(24)固定在第一、第二管板(22、23)之间,各第一换热管(24)的中部位于烟气换热腔(215)内,而上端与热风腔(214)相通,下端则与进风腔(216)相通,第一风机(25)与所述进风腔(216)相配接,用于向进风腔(216)引入外界空气,所述的第一接口(211)通过管路与所述明焰连续热处理炉炉体(1)所配置的燃烧器连接,第二接口(212)与所述排烟口(111)连接,而所述的第三接口(213)通过烟气引出管(2131)与所述的烟气冷却机构(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正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第三接口(212、213)彼此形成对角设置关系,其中,第二接口(212)位于所述烟气换热腔(215)的一侧下方,而第三接口(213)位于所述烟气换热腔(215)的另一侧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正火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换热管(24)位于所述烟气换热腔(215)内的外壁上构成有第一换热翅片(2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正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气冷却机构(3)包括烟气冷却箱体(31)、第三、第四管板(32、33)、一组第二换热管(34)和一第二风机(35),烟气冷却箱体(31)朝向所述预热空气换热机构(2)的一侧具有一第四接口(311)和一第五接口(312),而另一侧具有一第六接口(313),第三、第四管板(32、33)彼此上下对应地固定在烟气冷却箱体(31)的箱腔内,藉由该第三、第四管板(32、33)将烟气冷却管(31)的箱腔分隔为顶部的热水腔(314)、中部的烟气冷却腔(315)和下部的冷水进水腔(316),其中:热水腔(314)位于第三管板(32)的上部,烟气冷却腔(315)位于第三、第四管板(32、33)之间,而冷水进水腔(316)位于第四管板(33)的下方,所述的第四接口(311)与热水腔(314)相通,所述的第五接口(312)和第六接口(313)均与烟气冷却腔(315)相通,一组第二换热管(34)固定在第三、第四管板(32、33)之间,各第二换热管(34)的中部位于烟气冷却腔(315)内,上端与热水腔(314)相通,而下端则与冷水进水腔(316)相通,第二风机(36)与所述第六接口(313)配接,所述的第五接口(312)与所述冷却烟进气管(121)连接,所述的第四接口(311)通过管路与热水取用场所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管正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五、第六接口(312、313)彼此形成对角设置关系,其中,第五接口(312)位于所述烟气冷却腔(315)的一侧下方,而第六接口(313)位于烟气冷却腔(315)的另一侧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无缝钢管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无缝钢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573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氟碳铈矿(氟碳铈镧矿)混合酸分离法
- 下一篇:新式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