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发光器LED护眼台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4777.9 | 申请日: | 201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3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番;郑雪宏;柴永芳;戚圣伟;潘琛骅;潘锐标;吴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明番 |
主分类号: | F21S9/02 | 分类号: | F21S9/02;F21V21/26;F21V23/02;F21V23/04;F21V29/00;F21V8/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发 led 护眼 台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内护眼台灯照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无频闪,无辐射,无眩光、无阴影的一种多发光器LED护眼台灯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台式LED护眼台灯产品的设计是一个多个学科的融合,影响产品的因素很多,现有的台式LED护眼台灯各式各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对护眼台灯要有照明的要求,而且还需要在照明时无光污染的要求。护眼台灯一般用在阅读、书写、设计、批阅等办公或学习照明使用场所。需要性价比高,外观造型新颖,能充分发挥LED的特点,具有人性化,能符合不同层次人群的各种档次的要求。对于做桌面工作的人来说,保证工作区的良好的视觉环境,对提高学习和办公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保护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只有充分地认识护眼台灯照明的特点才能设计出创新,实用的产品,我们认为:
如果灯光的照度太低或太高会使阅读困难,容易造成阅读疲劳,影响阅读和工作效率。
如果显色性不够,会使阅读者过度使用视力,导致眼睛疲劳,在显色指数较低的灯光下看东西,眼睛对颜色的分辨能力低,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如果灯光光线不够稳定,我们说它存在“频闪”。即使灯光足够“亮”,光线却在不停地“闪动”,当频闪超过一定的范围时,会产生视觉疲劳对人的视觉系统造成损伤。特别是在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许多人在灯光下使用电脑,通常灯光的频闪和荧光屏的帧幅闪动(每秒更换画面50-100次)重叠,形成光共振,对人的视觉系统伤害更大。
如果灯光有眩光产生,人会感到刺激和压迫而失去明快舒适的气氛,时间稍长就会产生心情厌烦、急噪不安等情绪,会给人眼的视觉神经系统带来更严重伤害。
如果灯光的光分布不合适,会给人带来不舒适的光环境,对阅读和工作同样都会带来严重不利的影响.我国目前对此尚无相应法规,加之宣传较少,故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但随着“城市灯光综合症”发病率越来越高,相信与之对应的法规出台只是时间问题了。随着网络信息、传媒信息、纸件信息量的增大,以及在校学生负担加重,大多数人的眼睛处于疲劳状态,用眼时间过长已成为一种现代社会难以克服的问题。
目前已有的LED护眼台灯虽然解决了普通台灯的频闪和高频辐射,显色指数低等的缺点。但仍存在光污染的问题,主要是因为LED点光源发光体的直接眩光,LED光源的指向性照明产生的光污染。长时间在这种照明环境下看书、写字,视力就会大大受损。用眼卫生,首先应从高质量的照明开始,这就要求我们在选购LED护眼台灯时必须要解决照明光污染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根据LED面光源的优点,针对LED台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可以解决目前LED台灯光污染问题的,高性价比台式LED护眼台灯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多发光器LED护眼台灯,它包含LED发光器1,散热外壳2,驱动控制器3,转轴4,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LED发光器1是含有LED模组的面光源发光装置;这种面光源发光装置,可以将LED点光源转变成面光源,解决LED点光源直接眩光的光污染,较大面积的面光源还可以避免阴影从不同角度把光线照射到工作台上,既保证视野有足够的亮度,同时又不会产生明显本影的小影形的护眼台灯及无影护眼台灯。LED模组可以降低LED光源的热阻,提高LED光源的寿命。
所述的驱动控制器3是含有提供LED发光器1在低压直流状态工作的电源;这样的驱动控制器用低压直流电点亮LED护眼台灯能够发出稳定的光线,既可从根本上实现无频闪,无辐射问题,安全低电压输入,又避免了普通照明装置因电路故障带来的安全事故。采用直流驱动的LED护眼台灯,还能避免LED正向电压的改变而引起电流变动所引起色温及亮度的变化,恒定的电流使LED的亮度稳定人眼的视觉感到十分舒适,真正解决了采用交流电驱动的光源具有频闪效应,会使视觉神经受到不断变化的光强刺激产生的疲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明番,未经吴明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47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