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明亮性环保水性印刷油墨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4751.4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2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加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中源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10 | 分类号: | C09D11/1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王顕 |
地址: | 30038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明亮 环保 水性 印刷 油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明亮性环保水性印刷油墨的配方。
背景技术
BEW(Bright Environment-protection Water-based即明亮性环保水性,简称BEW)油墨主要由水溶性树脂、有机颜料、溶剂及相关助剂经复合研磨加工而成。
水溶性树脂:水溶性树脂或水分散性树脂皆为水性油墨的连接料,它对油墨的粘度、附着力、光泽、干燥及印刷适应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国内,常采用松香改性马来酸树脂作连接料来制作油墨,但此种油墨仅能用于印刷一般纸箱,满足不了中、高档凹版印刷装饰纸所要求的光泽和耐水性的要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的稳定性较好,但印刷适应性和可溶性略差一些,其他还有用苯乙烯改性马来酸树脂、水性氨基树脂以及聚乙烯醇和羧甲基纤维素等,这些高分子树脂一般均含有-COOH(羧基)、-OH(羟基)、-NH2(胺基)等亲水基团,经过特定的工艺处理,成为完全溶于水的树脂,可以作为水性油墨的连接料。但是,依然明显地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且对水性油墨的印刷适应性、光泽度、耐水性等都有不同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水性能好、干燥快、印制的产品浸胶后光泽度高,而且低气味的环保型水性油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明亮性环保水性印刷油墨,由以下原料配制而成,
颜料PY150 6~10质量份数,
水溶性丙烯酸树脂 50~60质量份数,
乙醇 3.0~3.5质量份数,
丙烯酸树脂乳液 13~15质量份数,
羧甲基纤维素钠 0.3~0.5质量份数,
磷酸三丁酯 0.05~0.1质量份数,
液体石蜡 0.85~0.9质量份数,
钛酸酯偶联剂 0.5-1.5质量份数,
水 14-20质量份数。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亮性环保水性印刷油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水溶性丙烯酸树脂、颜料PY150、水、乙醇、树脂乳液、羧甲基纤维素钠、磷酸三丁酯、液体石蜡、钛酸酯偶联剂和水分别称好,放入桶中,用搅拌机进行搅拌60分钟;
2)将搅拌后的物料进行研磨,同时在研磨过程中加入4-5质量份数的胺化试剂;
3)油墨研磨完毕后检查色相、细度、流动性、黏性、干燥性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经调整和成品检查后就可装桶。
优选地,在步骤2中加入4.4质量份数的胺化试剂,其中所述的胺化试剂由氨水与无味胺配合使用,其质量比例为浓度为28%的氨水∶无味胺为1∶2.2-2.3。
本发明配方和工艺制备的水性油墨各方面的性能都比较优良,尤其是在细度、抗水性、初干性等方面都比现有的配方好。同时由于配合使用了水溶性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乳液、无味胺以及钛酸酯偶联剂作为助剂,因此制得的水性油墨不仅抗水性能好、干燥快、印制的产品浸胶后光泽度高,而且还是低气味的环保型水性油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一种明亮性环保水性印刷油墨,由以下原料配制而成,
颜料PY150,6kg
水溶性丙烯酸树脂50kg,
乙醇3kg,
丙烯酸树脂乳液15kg,
羟甲基纤维素钠0.3kg,
磷酸三丁酯0.1kg,
液体石蜡0.85kg,
钛酸酯偶联剂1.5kg
水20kg。
制备过程:
首先将水溶性丙烯酸树脂、颜料PY150、水、乙醇、树脂乳液、羧甲基纤维素钠、磷酸三丁酯、液体石蜡、钛酸酯偶联剂、水分别称好,放入特制的桶中,用搅拌机进行搅拌60分钟,使颜料和连接料在剪切力和挤压力的作用下初步混合形成糊状物,以使固体颗粒尽可能的与液体连接料混合。
然后对搅拌后的物料进行研磨,根据稀稠不同的油墨分别采用三辊机、砂磨机或者球磨机进行研磨,研磨的目的是使颜料充分分散到连接料中,并且使得颜料的颗粒达到一定的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中源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中源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47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