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索桁架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3586.0 | 申请日: | 201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5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冯若强;姚裕昌;花定兴;王飞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E04B7/1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118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桁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幕墙和采光顶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预应力索桁架利用预应力技术,将桁架中的压杆转化为拉杆后再传递弯矩和剪力,同时还实现了杆件截面的纤细化。但是,桁架结构中的刚性腹杆和交叉斜索,视觉上会给人以凌乱的感觉,往往不受建筑师的欢迎。
因此用透明的玻璃片来代替桁架中的刚性腹杆和交叉斜索,传递弯矩和剪力,与预应力拉索通过特殊的节点构造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融承重功能与观赏功能于一体的新结构,这是一种创新,在装饰行业和玻璃幕墙、采光顶领域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融通透性,观赏性和受力功能于一体的玻璃索桁架结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玻璃索桁架结构,包括:桁架铰支座,在桁架铰支座连接有上弦钢索和下弦钢索,在上、下弦钢索之间设有玻璃腹板,在玻璃腹板与上弦钢索、下弦钢索之间分别设有节点夹具且上弦钢索、下弦钢索分别通过节点夹具与玻璃腹板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本发明中,桁架的外观十分通透,轻巧和美观。从力学原理看,玻璃板起着传递剪力的作用,而上下弦拉索则起着传递弯矩的作用,两种不同特性的材料,分工明确、优势互补,自重较小,刚度好,形成完美的组合结构。这种新结构融通透性,观赏性和受力功能于一体,可以水平布置,也可以竖向布置,因而在玻璃幕墙和采光顶的建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与相关技术比较,本发明以规正的玻璃板等代刚性腹杆和交叉斜索,可简化构造,安装,施工方便,造型更为美观。
本发明玻璃索桁架结构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实施例详细给出,其结构体系优势通过荷载试验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玻璃索桁架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玻璃腹板构造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玻璃索桁架结构夹具构造详图;
图4为本发明玻璃索桁架结构夹具构造I-I剖面详图;
图5为本发明玻璃索桁架结构玻璃片孔口构造详图;
图6为本发明玻璃索桁架结构玻璃片孔口构造II-II剖面详图;
图7为本发明玻璃索桁架结构荷载试验示意图;
图8为荷载试验荷载-索力变化曲线;
图9为荷载试验荷载荷载-挠度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玻璃索桁架结构,包括:桁架铰支座11,在桁架铰支座11连接有上弦钢索1和下弦钢索2,在上、下弦钢索之间设有玻璃腹板10,在玻璃腹板10与上弦钢索1、下弦钢索2之间分别设有节点夹具且上弦钢索1、下弦钢索2分别通过节点夹具与玻璃腹板1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弦钢索1和下弦钢索2为预应力不锈钢绞线。
所述的节点夹具包括第一夹板3、第二夹板4、钢销轴5、用于连接第一夹板3和第二夹板4的第一连接螺栓6及第二连接螺栓7,在第一夹板3和第二夹板4上分别设有用于夹持上弦钢索1或下弦钢索2的凹槽;所述夹持上弦钢索1或下弦钢索2被设在第一夹板3和第二夹板4的凹槽内并由第一连接螺栓6及第二连接螺栓7夹紧;所述玻璃腹板10通过穿过第一夹板3、玻璃腹板10及第二夹板4的钢销轴5与节点夹具连接。
在钢销轴5上套设有钢轴套9,在钢轴套9上套设有弹性衬套12,并且,钢轴套9及弹性衬套12位于钢销轴5与玻璃腹板10之间,在钢轴套9上套设有第一钢片13及第二钢片14且第一钢片13及第二钢片14位于玻璃腹板10的两侧,所述第一钢片13及第二钢片14分别通过粘结面8粘结于玻璃腹板10上,在钢销轴5上螺纹连接有第一夹紧帽15及第二夹紧帽16且第一夹板3、第二夹板4、
第一钢片13、第二钢片14及玻璃腹板10由第一夹紧帽15及第二夹紧帽16夹紧其间。
所述钢轴套9与玻璃腹板10连接时,在玻璃腹板10四角钻孔,孔内放置钢轴套10,钢轴套10与玻璃孔壁间用弹性衬套12隔离,钢轴套9向玻璃腹板10连接传力时不通过孔壁,而是通过第一钢片13、第二钢片14与玻璃腹板10的粘结面8实现传力,避免钢销轴5与玻璃腹板10直接接触传力时产生的应力集中。节点构造中的应力传递路径为:荷载→玻璃腹板→钢片粘结面→钢片→钢轴套→钢销轴→夹具→预应力索→桁架支座。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案做出更为详细的描述:
一.结构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35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