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履带行走式采煤机搬运车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9901.2 | 申请日: | 201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0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刘英林;李春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3/00 | 分类号: | E21F13/00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江淑兰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履带 行走 采煤 搬运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履带行走式采煤机搬运车,属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备的设计与制造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使用着大量的采煤机,当一个综采工作面采完后,需要向另一个工作面搬运采煤机及相关配套设备,这些设备大都较笨重,辅助机件多、搬运难度大、装运时间长,效率低,还不太安全,这些设备的搬运成了煤矿井下的一大难题。
由于煤矿井下环境恶劣、地面起伏、行走坡度大,搬运车辆必须具有较大的功率、爬坡能力,而且转向自如、装卸方便,还必须进行防爆设计,才可满足搬运车辆的要求。
目前,专门用于采煤机的搬运车辆在我国还是一项科研空白。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的状况,设计一种专门搬运采煤机的车辆,以更好适应在煤矿井下搬运采煤机及其配套部件,采用开放式机箱、履带行走装置、防爆柴油发动机及液压、气动机构,以大幅度提高搬运采煤机的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方案
本发明主要结构由:机架、机箱、驾驶室、防爆柴油发动机、液压油箱、燃油箱、齿轨、齿轨座、升降油缸、履带行走机构、挂钩、槽板、液压机构、气动机构、螺栓、密封圈;
机架中间为槽状机箱,槽状机箱两侧为左槽板、右槽板,槽底部对称设有4个挂钩,机箱左侧部紧贴左槽板设有齿轨、齿轨座;机箱右侧部紧贴右槽板设有滑靴板;机架的左右侧下部对称设有左履带行走机构、右履带行走机构;在左履带行走机构的前部设有驾驶室,在驾驶室的后部机架上设有液压油箱、发动机箱及防爆柴油发动机;在左履带行走机构的后部机架上设有燃油箱;在机架的四角部设有第一升降油缸、第二升降油缸、第三升降油缸、第四升降油缸;右履带行走机构上部为履带护板、前部为灭火器、后部为气动机构;各联接部由螺栓固定,各密封部由密封圈密封。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先进性,是针对煤矿井下采煤机搬运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设计,机架采用开放式机箱,以利于采煤机的装卸,采用履带行走机构,适应了煤矿井下地面起伏、行走转向,采用防爆柴油发动机做动力,采用液压控制、气动控制,增大了在恶劣环境下搬运车的动力和功能,此搬运车设计先进、结构紧凑、装卸方便,安全稳定可靠,可适应搬运多种规格的采煤机及其机械设备,是十分理想的履带行走式采煤机搬运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整体结构图
图2为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3为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机架主视图
图5为机架俯视图
图6为履带行走机构主视图
图7为履带行走机构俯视图
图中所示,附图标记清单如下:
1、机架,2、机箱,3、驾驶室,4、防爆柴油发动机,5、液压油箱,6、燃油箱,7、左履带行走机构,8、右履带行走机构,9、左槽板,10、右槽板,11、第一升降油缸,12、第二升降油缸,13、第三升降油缸,14、第四升降油缸,15、齿轨,16、齿轨座,17、挂钩,18、履带护板,19、发动机箱,20、滑靴板,21、油缸座,22照明灯,23、灭火器,24、液压机构,25、履带架,26、履带,27、支重轮组,28、托链轮组,29、气动机构,30、张紧油缸,31、第一液压马达,32、第二液压马达,33、第一减速器,34、第二减速器,35、履带连接板,36、灭火器座,37、气动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2、3所示,为整体结构图,各部位置、联接关系要正确,安装牢固。
机架1中间为槽状机箱2,槽状机箱2两侧为左槽板9、右槽板10,槽底四角部设有4个挂钩17,机箱2的左侧部紧贴左槽板9设有齿轨15、齿轨座16,机箱2的右侧紧贴右槽板10设有滑靴板20;机架1的左、右侧下部对称设有左履带行走机构7、右履带行走机构8;在机架1的左前部设有驾驶室3,在驾驶室3的后部机架上设有液压油箱5、发动机箱19及防爆柴油发动机4,在左履带行走机构7后部设有燃油箱6;在机架1的四角部设有第一升降油缸11、第二升降油缸12、第三升降油缸13、第四升降油缸14;在右履带行走机构8的上部设有履带护板18、前部为灭火器23、后部为气动机构29;在搬运车的前后部设有4个照明灯22;各联接部由螺栓固定,各密封部由密封圈密封。
图4、5所示,为机架结构图,各部位置联接关系要正确,安装牢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99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