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烟无卤阻燃注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5828.1 | 申请日: | 201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7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吴良芳;肖友霞;王喜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陶金峰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8 | 分类号: | C08L23/08;C08K13/02;C08K3/22;C08K5/098;C08K5/17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雁翔 |
地址: | 3544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烟无卤 阻燃 注塑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低烟无卤阻燃注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塑料的应用遍及工业、农业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电线电缆、建筑材料、机械设备部件等,而塑料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聚合物,这些高分子聚合物普遍易燃,由于火灾的危害极大,因此塑料的阻燃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现有塑料阻燃普遍采取的方法是在高分子聚合物中加入阻燃剂,而多数阻燃剂中含有卤素,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烟雾和卤化氢气体,这些烟雾和卤化氢气体对人体有毒害并由强烈的窒息作用,对设备也会产生腐蚀作用。近年来,低烟无卤阻燃剂在塑料中逐渐得到运用,但常常会有塑料的机械性能或工艺性能下降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阻燃性能、机械性能、工艺性能较好的低烟无卤阻燃注塑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低烟无卤阻燃注塑料适用于各种分支电缆、电器设备及相关配件。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烟无卤阻燃注塑料, 由原料共混后挤出制得,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的原料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EVA (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 40%~60%;
氢氧化铝 10%~20%;
氢氧化镁 20%~30%;
抗氧剂1010 1%~2%;
硬脂酸钡 2%~3%;
端胺基多元醇酯 5%~7%。
所述低烟无卤阻燃注塑料的制备方法为: 将所述原料加入捏合机中搅拌混合均匀,将混合均匀后的混合原料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制得低烟无卤阻燃注塑料,挤出温度控制在100℃~16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低烟无卤阻燃注塑料不但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且材料中不含卤素,燃烧时不会释放出大量的烟雾和卤化氢气体,具有良好的安全和环保性能,同时该低烟无卤阻燃注塑料还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适用于分支电缆、电器设备等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将EVA (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40kg、氢氧化铝20kg、氢氧化镁30kg、抗氧剂1010 1kg、硬脂酸钡2kg、端胺基多元醇酯7kg等原料加入捏合机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均匀后的混合原料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制得低烟无卤阻燃注塑料,挤出温度控制在100℃~160℃。所制得的低烟无卤阻燃注塑料性能指标如下:抗拉强度为5.6MPa;断裂伸长率为280%;抗拉强度最大变化率为+3%;断裂伸长率最大变化率为-21%;氧指为:32.1%, PH 值为5.5, 烟密度(有焰法)为137%,密度为1.249 g/cm3,熔融指数为54.1。
实施例2
将EVA (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60kg、氢氧化铝10kg、氢氧化镁20kg、抗氧剂1010 2kg、硬脂酸钡3kg、端胺基多元醇酯5kg等原料加入捏合机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均匀后的混合原料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制得低烟无卤阻燃注塑料,挤出温度控制在100℃~160℃。所制得的低烟无卤阻燃注塑料性能指标如下:抗拉强度为5.65MPa;断裂伸长率为300%;抗拉强度最大变化率为+4%;断裂伸长率最大变化率为-19%;氧指为:30.8%, PH 值为5.5, 烟密度(有焰法)为132%,密度为1.243 g/cm3,熔融指数为58。
实施例3
将EVA (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50kg、氢氧化铝15kg、氢氧化镁25kg、抗氧剂1010 1.5kg、硬脂酸钡2.5kg、端胺基多元醇酯6kg等原料加入捏合机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均匀后的混合原料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制得低烟无卤阻燃塑塑料,挤出温度控制在100℃~160℃。所制得的低烟无卤阻燃注塑料性能指标如下:抗拉强度为5.8MPa;断裂伸长率为290%;抗拉强度最大变化率为+2%;断裂伸长率最大变化率为-18%;氧指为:31%, PH 值为5.6, 烟密度(有焰法)为136%,密度为1.247 g/cm3,熔融指数为56.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陶金峰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陶金峰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58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乳酸-谷氨酸吗啉二酮及其合成工艺方法
- 下一篇:改善药物动力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