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境泥沙循环水槽的实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75212.4 | 申请日: | 201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7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金光球;钟小春;曹淼;杨小全;李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G01N15/02;G01N1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9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境 泥沙 循环 水槽 实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环境泥沙循环水槽的实验方法,特别适用于污染物在循环水槽中迁移的实验。属于水利工程和环境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河流污染越来越严重,时有河流污染的突发事件。污染物的迁移和归宿将直接影响河流的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安全。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对河流环境的生物地化条件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上覆水和潜流带的物质能量迁移转化还有许多问题尚未明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河水与河床、河岸孔隙水交换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它较大程度地影响了河流系统中污染物的归宿。其中粘土和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污染物的能力,它们的迁移和归宿有时直接决定着吸附性污染物的迁移和归宿。例如美国Arkansas河的胶体迁移影响了水体中溶解态金属的浓度和河床中的金属浓度,从采矿点出来的胶体在向下游迁移50km时浓度下降了一半。金属离子在床沙中的浓度与沉积在河床中的胶体浓度是一致的。因此为了揭示污染物和胶体在河流中迁移规律,以及潜流交换对污染物和胶体在河流中运移的影响,必需研究潜流交换产生的机理和方式,以及不同条件下潜流交换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如在实际河流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耗资大;对某一因子或多个因子定量分析相对较困难;野外操作受环境因素干扰多,有必要探寻容易操作且耗资较小的实验。
循环水槽用来研究河流水力学和泥沙迁移问题始于20世纪50年代,50多年的广泛研究表明水槽的研究结果应用到到自然河流中。目前关于环境泥沙在河流中的研究操作困难,并且环境水槽实验设计以及操作技术也不成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是环境泥沙循环水槽的实验方法,其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所存的上述缺陷,把自然河流中污染物沿河流流动方向变化的空间问题转化为封闭循环水槽系统中污染物浓度改变的时间问题。实现模拟污染物在河流中迁移功能,能够揭示污染物在河流中迁移的机理。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环境泥沙循环水槽的实验方法,先将洗干净的泥沙装填入水槽,然后制成沙波,开启水泵,调整水槽坡度和水位,控制水槽温度,待水流和温度稳定后,在水箱加入污染物或胶体,抽取孔隙水,测量上覆水和孔隙水的污染物或胶体浓度。
本发明的优点:1)如果水流经过沙床仅仅一次,水体的污染物浓度改变是非常小的,但是对于循环系统,污染物多次经过沙床,浓度改变就比较大了;2)循环水槽的污染物迁移实验,可以把自然河流中污染物沿河流流动方向变化的空间问题,转化为封闭循环水槽系统中污染物浓度改变的时间问题;3)水槽很容易进行长时间的操作(甚至1个月),这是由于不需在水槽上游连续不断的添加水、沙和化学物质。因此环境泥沙实验可以通过循环水槽来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非反应性污染物、金属离子和胶体的上覆水浓度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的泥沙装填入水槽是先在水槽中填满水,然后缓慢的加入沙,可避免沙床存在气泡,影响实验,待沙装到预定的高度时,轻拍水槽边壁,使沙缓慢沉降,待沙不再继续沉降时,停止轻拍。
所述的制成沙波是在水槽的两边用白板笔刻画三角形或波浪形状的沙波;再用沙波板塑造所刻画的三角形或波浪形状;该沙波板是用有机玻璃制成的,在沙波板上开多排小孔,能够排出在制造沙波过程产生的壅水,这可以减小沙波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水波动对已造好沙波的破坏。
所述的开启水泵、调整水槽坡度和水位高度是先开泵,后缓慢开阀,调到预定的流量,调整水槽坡度和溢流槽高度,使水槽的水位达到预定的高度,并确保水槽各部位的水深相同,防止先开阀时水槽中的水从进水口排出,破坏沙波。
所述的孔隙水抽取是在水槽的上面用矿灯倾斜照射壁面,观看取样孔的暗影,然后针头顺着暗影插入取样孔;为了缩短抽样时间且避免高浓度对低浓度的干扰,抽取顺序如下:当做污染物从上覆水到河床中迁移实验时,从槽底往上抽;如遇到微量进样器有空气进入或者抽取困难时,很可能是小颗粒堵住了微量进样器针头,此时应立即取出微量进样器,清除微量进样器堵塞。
所述的清除微量进样器堵塞是缓慢拔出微量进样器的推进杆,用50ml注射器,长度为80mm的针头向微量进样器管中注入去离子水,插入微量进样器的推进杆,用拇指和食指紧握微量进样器靠近针头部分防止造成玻璃管在45°方向上遭受剪切破坏,用力推微量进样器的推进杆,重复数次后就可以排出堵在针头中的泥沙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52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