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便于减轻腔清砂的双吸泵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3534.5 | 申请日: | 201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3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梅;姚卫兵;张锡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叶克英 |
地址: | 20181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便于 减轻 腔清砂 双吸泵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吸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便于减轻腔清砂的双吸泵结构。
背景技术
参见图1,常规的双吸泵包括泵体和与泵体连接的泵盖。技术人员设计泵体时,为了减轻其重量,节省用工材料,在吸入室3和压出室4之间的泵体2壁体内设有一空腔,形成减轻空腔(如图2和3)。图4中所示的是减轻空腔,它是一个密闭的半圆周形,所以,目前铸造泵体时,会把减轻空腔的清砂口设计在泵体的中开面上,砂从清砂口倒出来(见图示箭头)。但是减轻空腔腔体过长,腔道内易黏砂,而工作人员无法目测,所以不易清除;又因中开面上具有清砂口,当泵体和泵盖拼装的时候,此处不能很好的密封,由于水泵压出室压力较高,导致水泵运行时,介质从压出室流入减轻腔内,从而影响水泵运行时的效率。并且泵体与密封环通过止口定位,而止口位于中间,槽宽小又深度深,加工难度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因素,提出了一种新型便于减轻腔清砂的双吸泵结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便于减轻腔清砂的双吸泵结构,包括:泵体,泵体内部有吸入室和压出室,在吸入室和压出室之间的泵体壁体内设有减轻空腔、位于所述泵体内的密封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减轻空腔延伸有一与泵体内部相通的清砂通道且清砂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泵体壁体与密封环相接触的端面上。
所述泵体壁体与密封环相接触的端面为环形凸台面,而密封环与泵体壁体相接触的端面为可与所述环形凸台面配合的环形凹槽。
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面设有两道环形密封槽,一道位于清砂通道的出口内侧,另一道位于清砂口的外侧,在环形密封槽内填设有密封圈。
所述清砂通道沿径向设置。
所述清砂通道的周向长度小于其半周长。
本发明的优点: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有效地控制了压出室介质流入减轻腔及吸入室引起的泄漏,提高了水泵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双吸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减轻空腔的横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B-B向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密封环和泵体配合面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发明中减轻空腔的横截面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1、泵盖 2、泵体
3、吸入室 4、压出室
5、减轻空腔 6、密封环
7、中开面 8、密封圈
9、清砂通道 10、出砂口。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一种新型便于减轻腔清砂的双吸泵结构,包括:泵体,泵体内部有吸入室和压出室,在吸入室和压出室之间的泵体壁体内设有减轻空腔、位于所述泵体内的密封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减轻空腔延伸有一与泵体内部相通的清砂通道且清砂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泵体壁体与密封环相接触的端面上。当铸造时,泵体的中开面上不具有减轻空腔的出砂口,也就谈不上泄漏的问题。
所述泵体壁体与密封环相接触的端面为环形凸台面,而密封环与泵体壁体相接触的端面为可与所述环形凸台面配合的环形凹槽,即密封环的止口改为两端,大大方便加工开槽。
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面设有两道环形密封槽,一道位于清砂通道的出口内侧,另一道位于清砂口的外侧,在环形密封槽内填设有密封圈,从而密封住清砂口,以防止液体流入减轻空腔。
所述清砂通道沿径向设置,倒砂更容易。
所述清砂通道的周向长度小于其半周长。
以上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35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预定义的错误状态的现场控制设备
- 下一篇:液质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