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PVC型材的新型高效钙锌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3054.9 | 申请日: | 201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2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葛峰;朱西堂;咸春蕾;刘春信;王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瑞丰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K13/02;C08K5/1515;C08K5/07;C08K3/26;C08K5/526;C08L23/30;C08L91/06;C08L23/06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pvc 新型 高效 稳定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PVC型材的新型高效钙锌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PVC加工助剂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由于聚氯乙烯(PVC)结构的特殊性,在加工温度下不可避免地发生分解,致使颜色加深,力学性能下降,直至丧失使用价值。热稳定剂正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开发。铅盐类、钡镉皂类因价廉和性能优良成为热稳定剂的主要品种。随着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要求,使得热稳定剂正朝着低毒、无毒、无害化、高效、复配多功能化方向发展,无镉、低铅、低尘化以及替代铅盐已成为全球热稳定剂品种开发的重点,无毒类钙锌稳定剂具有极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研制出许多种性能优良的钙锌复合热稳定剂,并在型材、板材、管材中得到推广应本发明其主要特征为应用于型材的具有高稳定性和辅助加工性能的高效稳定剂,并在型材、板材、管材中得到推广应用。然而,国内目前仍以高毒、高污染、低档的铅盐类稳定剂为主导,对复合金属皂开发不够重视,高性能的辅助稳定剂品种缺乏,使得钙锌复合热稳定剂品种少、性能差,专用化、系列化水平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距,长期以来多用于热稳定性要求不太高的P VC软质制品或作为辅助热稳定剂使用而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PVC型材的新型高效钙锌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稳定剂在PVC加工过程中起到超强耐热老化,并改善PVC制品抗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
所述的应用于PVC型材的新型高效钙锌稳定剂,其配料质量百分组成如下:
所述的环氧有机酸钙为环氧大豆油酸钙、环氧油酸钙或环氧蓖麻油酸钙一种或多种。所述的环氧有机酸锌为环氧大豆油酸锌、环氧油酸锌或环氧蓖麻油酸锌一种或多种。环氧有机酸钙/锌使PVC制品更具热稳定性和加工性。
环氧有机酸钙、锌可以自制也可以购买,自制方法如下:将0.1mol环氧有机酸(环氧大豆油、环氧动物油酸或环氧蓖麻油酸)溶解于250ml,75%的乙醇水溶液中,将混合液中加入0.32mol的片碱,在55℃环境下,生成环氧有机酸钠,使环氧有机酸钠与1.5mol的氯化物(氯化钙、氯化锌)溶液在室温下(25℃)发生复分解反应,提纯得到纯度为98.8%的环氧有机酸钙、锌。
所述的增韧剂为CPE、三元乙丙橡胶或丁腈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增韧剂的加入在热稳定性能的基础上,使PVC制品更具抗冲击性和抗拉伸性。
所述的亚磷酸酯为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或亚磷酸二苯一异辛酯中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β-二酮为二苯甲酰甲烷和/或硬脂酰苯甲酰甲烷。
所述的应用于PVC型材的新型高效钙锌稳定剂的制备方法,先向一定容积的高搅机中加入环氧有机酸钙、环氧有机酸锌、水滑石、亚磷酸酯、β-二酮,开启高搅机,均匀混合5~7分钟,停机后加入氧化聚乙烯蜡、粉体石蜡、PE蜡、增韧剂,充分搅拌3~5分钟,出料,得到均匀白色或微黄粉末产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稳定剂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并能增强PVC加工性能,在PVC加工过程中起到超强耐热老化,提高PVC制品的抗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其制备方法简单易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7和对比例1~3
应用于PVC型材的新型高效钙锌稳定剂的制备方法,先向一定容积的高搅机中加入环氧有机酸钙、环氧有机酸锌、水滑石、亚磷酸酯、β-二酮,开启高搅机,均匀混合5~7分钟,停机后加入氧化聚乙烯蜡、粉体石蜡、PE蜡、增韧剂,充分搅拌3~5分钟,出料,得到均匀白色或微黄粉末产品。
实施例1~7和对比例1~3均为按照上述工艺制得,配方如下表1:
表1配方表
将实施例1~7以及对比例1~3制备的物料各称取4份,分别加入以下PVC配方中,制成测试料10份,PVC配方表如下表2所示:
表2PVC配方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瑞丰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瑞丰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30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