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PVC管材的新型钙锌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2899.6 | 申请日: | 201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6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葛峰;朱西堂;咸春蕾;刘春信;张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瑞丰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K13/02;C08K5/1515;C08K5/098;C08K3/34;C08K3/26;C08K5/07;F16L9/1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pvc 管材 新型 稳定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PVC管材的新型高效钙锌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PVC加工助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PVC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农业等领域。尤其PVC管材的供应量逐年增加,使PVC稳定剂行业发展迅速,而传统的PVC热稳定剂主要有铅盐、金属皂类、有机锡类等。近年来,随着欧洲RoHS指令的颁布与实施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研究者们逐渐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钙锌类稳定剂,但是存在着稳定性不理想,初期着色性差等特点,需与无机或有机等辅助稳定剂复配、通过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来改善其热稳定性。这就无形中增加了钙锌稳定剂的生产成本。而且,市场上的钙锌稳定剂多为以硬脂酸钙、硬脂酸锌作为主稳定剂,鉴于此,本文着重开发了一种应用于PVC管材上的以环氧大豆油酸钙和硬脂酸锌为主稳定剂的新型钙锌复合稳定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抑制PVC管材在生产加工中的热老化现象,降低物料总成本的应用于PVC管材的新型钙锌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的应用于PVC管材的新型钙锌稳定剂,其配料质量百分组成如下:
所述的环氧有机酸钙为环氧大豆油酸钙、环氧棉油酸钙、环氧蓖麻油酸钙或环氧动物油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环氧有机酸钙,使PVC制品更具热稳定性和加工性,从而减少PVC加工助剂及增塑剂的添加量,起到降低物料总成本的作用,增加了PVC在生产加工中的塑化性和抗老化性。
所述的环氧有机酸钙可以自制也可以购买,自制的方法如下:将0.1mol环氧有机酸(环氧大豆油、环氧棉油酸、环氧动物油酸或环氧蓖麻油酸)溶解于250ml,75%的乙醇水溶液中,将混合液中加入0.32mol的片碱,在55℃环境下,生成环氧有机酸钠,使环氧有机酸钠与1.5mol的氯化钙溶液在室温下(25℃)发生复分解反应,提纯得到纯度为98.8%的环氧有机酸钙。
所述的β-二酮为二苯甲酰甲烷和/或硬脂酰苯甲酰甲烷。
所述的水滑石为镁铝水滑石、钙铝水滑石、钙镁铝水滑石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亚磷酸酯为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二苯一异辛酯或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应用于PVC管材的新型钙锌稳定剂的制备方法,是向一定容积的高搅机中加入环氧有机酸钙、硬脂酸锌、水滑石、亚磷酸酯、β-二酮和沸石,开启高搅,均匀混合5~7分钟,停机加入硬脂酸、粉体石蜡、半精炼石蜡和季戊四醇酯。充分搅拌3~5分钟,出料,得到白色粉末状产品。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使用环氧有机酸钙与硬脂酸锌有机结合,达到协同效应,增加了PVC在生产加工中的塑化性和抗老化性;使用沸石作为辅助热稳定剂,替代部分水滑石作用,达到吸收PVC热加工过程中释放的HCL气体的作用,抑制了PVC管材在生产加工中的热老化现象,降低物料总成本,其制备方法简单易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7和对比例1~2
所述的应用于PVC管材的新型钙锌稳定剂的制备方法,是向一定容积的高搅机中加入环氧有机酸钙、硬脂酸锌、水滑石、亚磷酸酯、β-二酮和沸石,开启高搅,均匀混合5~7分钟,停机加入硬脂酸、粉体石蜡、半精炼石蜡和季戊四醇酯。充分搅拌3~5分钟,出料,得到白色粉末状产品。
实施例1~7和对比例1~2均为按照上述工艺制得,配方如下表1:
表1配方表
将实施例1~7以及对比例1~2制备的物料各称取4份,分别加入以下PVC配方中,制成9份测试料,PVC配方表如下表2所示:
表2PVC配方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瑞丰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瑞丰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28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