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流隔离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2451.4 | 申请日: | 201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7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朝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金州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1/02 | 分类号: | H01H31/02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19 | 代理人: | 龙锋 |
地址: | 1161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隔离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要涉及到电力设备领域,特指一种直流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在高电压输变电技术中,直流输电具有输电距离远、输送容量大、线路损耗小、易于控制和调节等特点,适合远距离大容量的电能输送和区域电网的异步互联,在输送功率方面,例如一条500kV交流线路可以输送100万KW,而500直流输电可达300万KW;在输送距离方面,500可达1000km以上,800可达2000km以上。采用直流背靠背换流站适合相邻电网的民步互联。鉴于冰冻环境中的输电线路融冰时需要大电流隔离开关,且目前直流系统直流刀闸频频出现过热现象,大电流直流隔离开关己成市场急需,但此型开关在国内、外行业生产领域仍处于一片空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绝缘性能高、抗无线电干扰能力强、额定电流参数高、热稳定性能和动稳定导电性能优良的直流超高压隔离开关。
本发明提出的直流隔离开关,包括两个接线座装配、触头侧装配、触指侧装配、两个支柱绝缘子、安装底座和驱动传动机构,所述两个支柱绝缘子的下端固定于安装底座的旋转轴承座上,接线座装配分别固定于支柱绝缘子的顶端,用来带动支柱绝缘子转动的驱动传动机构固定于安装底座上,所述触头侧装配和触指侧装配相对设置并分别装设于两个支柱绝缘子顶端接线座装配的水平孔内。
本发明提出的直流隔离开关,所述触头侧装配包括触头、触头铝导电板、触头接头、触头导电管以及触头限位块,所述触头为半框型结构并固定在触头铝导电板,触头铝导电板的另外一个侧面通过触头接头与触头导电管固接,触头导电管装设于支柱绝缘子顶端接线座装配的水平孔内,所述触头限位块安装于触头铝导电板的底端。
本发明提出的直流隔离开关,所述旋转轴承座为全密封结构,其包括主轴体、轴承座以及轴承端盖;所述轴承座内孔的上部安装有上向心滚针轴承,下部安装有轴承端盖,所述轴承端盖内安装下向心滚针轴承和推力滚针轴承,主轴体穿越轴承座与上向心滚针轴承、下向心滚针轴承和推力滚针轴承形成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采用铝质材料的均压环组成一个完善的屏蔽系统,增大高压电极对本体的电容,使对地电容电流得到补偿而改善电压分布,从而有效改善了电场的分布,具有绝缘性能高、抗无线电干扰能力强的优点;旋转轴承座采用向心滚针轴承和推力滚针轴承相组合的方式,这种组合方式结构紧凑、两种轴承分别承受径向力和轴向力,受力合理、刚性高,大大地增强了开关的机械稳定性;采用等静压工艺制造的支柱绝缘子,有足够的绝缘、机械强度和刚度,大大超过产品规定的使用条件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案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直流隔离开关。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直流隔离开关包括两个接线座装配1、触头侧装配2、触指侧装配3、两个支柱绝缘子4、安装底座5和驱动传动机构7,两个支柱绝缘子4的下端固定于安装底座5的旋转轴承座6上,接线座装配1分别固定于支柱绝缘子4的顶端,用来带动支柱绝缘子4转动的驱动传动机构7固定于安装底座5上,触头侧装配2和触指侧装配3相对设置并分别装设于两个支柱绝缘子4顶端接线座装配1的水平孔内。支柱绝缘子4采用等静压工艺制造的支柱绝缘子。
触头侧装配2包括触头、触头铝导电板、触头接头、触头导电管以及触头限位块,触头为半框型结构并固定在触头铝导电板的三个侧面,触头铝导电板的另外一个侧面通过触头接头与触头导电管固接,触头导电管装设于支柱绝缘子4顶端接线座装配1的水平孔内,触头限位块安装于触头铝导电板的底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金州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大连金州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24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