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贯入法检测浆砌石砂浆强度的判断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2007.2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9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唐清华;杨明春;刘小伟;刘炳镇;高俊双;张传海;赵宝平;李晓云;刘刚;黄小辉;彭勇强;贾晓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水务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22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贯入法 检测 浆砌石 砂浆 强度 判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和建筑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广东地区的浆砌石砂浆贯入法检测浆砌石砂浆强度的判断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砂浆强度现场检测方法以贯入法应用最为广泛,而在计算强度时,均是以现行行业标准《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01的测强曲线来推算。该标准主要针对的是普通房屋建筑工程的砌筑砂浆。水利行业与工民建行业有所不同。水利行业堤防建设时,大多是以浆砌石为主,且浆砌石并不仅应用在水利行业中,在其它行业的建设中也应用普遍。
与传统的砌砖不同,在浆砌石块中,岩石的吸水性远弱于砖块,同样的砂浆运用在砌砖和浆砌石之后,强度偏差会比较大。因此,现行标准JGJ/T136-2001在检测浆砌石砂浆时,由于条件相差较大,结果会有所偏差,所以有必要建立适合浆砌石砂浆的地区测强曲线。
目前,砂浆强度测强曲线有北京、安微、河北、浙江、山东等省市做过相关工作,得出测强曲线。总体上来说,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且试验多基于建筑行业中的砌砖砂浆。浆砌石的砂浆测强曲线工作更为有限。从已有的工作来看,现行标准测强曲线在具体运用时,与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有所偏差,而该具有偏差的计算结果在与预设的设计标准或国家标准进行比较时,尤其是在浆砌石强度推算时,各方均有不同程度的质疑,容易引起争议。
因此,在贯入法检测、推算砂浆强度时,其研究的总体趋势是:研究建立起适用本地区或本行业的测强曲线,以保证贯入法检测砂浆强度时结果的适用性。有了符合本地区本行业的测强曲线,在用贯入法检测砂浆、推算其强度时,其结果引起的偏差会相对减小,获得更准确的数据,确保其准确性和公正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需求,本发明提出一种贯入法检测浆砌石砂浆强度的判断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浆砌石砂浆的贯入深度平均值md;
步骤2:将所述md的值代入回归公式:其中f为贯入法检测浆砌石砂浆的强度值,α1、β1为测强曲线回归系数,md为贯入深度平均值;所述165.5≤α1≤183.5,-2.2≤β1≤-2;
步骤3:算出f的值,即贯入法检测浆砌石砂浆的强度值;
步骤4:将计算出的f值与砂浆的设计强度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贯入法检测浆砌石砂浆的强度是否符合设计的强度标准。
在检测浆砌石砂浆时,由于边界条件的不同,会导致换算结果有偏差。本发明通过足够的比对试验,对浆砌石砂浆试块的抗压强度和浆砌石砂浆贯入法检测推算的强度进行比较,得出适用于广东地区浆砌石的砂浆强度测强曲线。在评定工程质量时,根据该测强曲线计算贯入法浆砌石砂浆的强度值,再将该值与设计中需要的强度,或预设的设计强度值进行比较,以判断建筑是否符合设定的强度标准。
适用于广东地区的贯入法检测浆砌石砂浆的强度值回归公式具体的为:所述浆砌石砂浆强度在7天的龄期下,所述回归公式为:f=183.00md-2.1787;所述浆砌石砂浆强度在14天的龄期下,所述回归公式为:f=165.33md-2.0992;所述浆砌石砂浆强度在28天的龄期下,所述回归公式为:f=181.80md-2.1624;所述浆砌石砂浆强度在90天的龄期下,所述回归公式为:f=170.43md-2.1139。
本发明通过试验,和对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适用于广东地区的浆砌石砂浆的强度回归公式。该回归公式能更客观地推算广东地区的浆砌石砂浆的强度,减小用现行标准引起的误差,从而在工程检测中,能更准确地检测砂浆的强度,更好的评定工程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广东地区浆砌石砂浆在7天龄期下的贯入深度与砂浆强度的实验数据分布图;
附图2为广东地区浆砌石砂浆在14天龄期下的贯入深度与砂浆强度的实验数据分布图;
附图3为广东地区浆砌石砂浆在28天龄期下的贯入深度与砂浆强度的实验数据分布图;
附图4为广东地区浆砌石砂浆在90天龄期下的贯入深度与砂浆强度的实验数据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水务科学研究所,未经广州市水务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20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