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管打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1145.9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2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龚成;张新元;张祖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创新陶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38 | 分类号: | B24B5/38;B24B5/48;B24B19/2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5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打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磨装置,具体是一种陶瓷管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对陶瓷的加工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步是对其进行内孔绞孔成型,第二步是对内孔进行打磨。目前常用的方式是两部分分别进行,且对陶瓷管的打磨通常采用操作人员用磨头对其内圆进行打磨,在打磨过程中经常会由于人为的因素造成其内圆光滑较低,同时,每个产品的光滑度无法统一。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陶瓷管打磨装置,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的同一性。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陶瓷管打磨装置,包括陶瓷件振动料盘,与该陶瓷件振动料盘连接的绞孔承料轨道,该绞孔承料轨道的另一端与绞孔压力机构下工装连接,在该绞孔压力机构下工装上设有与其对应的绞孔压力机构上工装,在所述的绞孔压力机构下工装和绞孔压力机构上工装中间位置处设有绞孔装置,绞孔后产品承料轨道设置在所述的绞孔装置与定位及顶料工装之间,在所述的定位及顶料工装一侧设有内圆磨架构,在其对应侧设有内圆打磨机构。
所述的绞孔装置包括绞孔动力电机,该绞孔动力电机通过传动带控制绞孔动力头转动。
所述的内圆打磨机构包括内圆打磨动力电机,其通过传动带控制内圆打磨动力头,在所述的内圆打磨动力头下方设有内圆打磨Y轴进刀机构,在该内圆打磨Y轴进刀机构下方还设有内圆磨头X轴滑台,以及手动X轴驱动器。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陶瓷管打磨装置,实现了绞孔以及内圆打磨的自动化操作,同时保证了同批次的产品的精度统一以及对于不同精度的灵活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陶瓷件振动料盘;2、绞孔承料轨道;3、绞孔压力机构下工装;4、绞孔压力机构上工装;5、绞孔装置;6、绞孔动力头;7、绞孔动力电机;8、绞孔后产品承料轨道;9、定位及顶料工装;10、内圆打磨机构;11、内圆打磨机构;12、内圆打磨Y轴进刀机构;13、内圆磨头X轴滑台;14、手动X轴驱动器;15、内圆打磨动力电机;16、内圆打磨动力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包括陶瓷件振动料盘1,与该陶瓷件振动料盘1连接的绞孔承料轨道2,该绞孔承料轨道2的另一端与绞孔压力机构下工装3连接,在该绞孔压力机构下工装3上设有与其对应的绞孔压力机构上工装4,在所述的绞孔压力机构下工装3和绞孔压力机构上工装4中间位置处设有绞孔装置5,所述的绞孔装置5包括绞孔动力电机7,该绞孔动力电机7通过传动带控制绞孔动力头6转动。绞孔后产品承料轨道8设置在所述的绞孔装置5与定位及顶料工装9之间,在所述的定位及顶料工装9一侧设有内圆磨架构10,在其对应侧设有内圆打磨机构11。所述的内圆打磨机构11包括内圆打磨动力电机15,其通过传动带控制内圆打磨动力头16,在所述的内圆打磨动力头16下方设有内圆打磨Y轴进刀机构12,在该内圆打磨Y轴进刀机构12下方还设有内圆磨头X轴滑台13,以及手动X轴驱动器14。
陶瓷件通过陶瓷件振动料盘1振动排列整齐后由绞孔承料轨道2逐个进入绞孔压力机构下工装3,然后绞孔压力机构下工装3上升与绞孔压力机构上工装4拼合,讲陶瓷件固定,通过一侧的绞孔装置5对其进行绞孔操作。
绞孔后,产品由绞孔后产品承料轨道8传送至定位及顶料工装9,并逐个顶向内圆磨架构10,该内圆磨架构10能够实现陶瓷件的径向转动,同时,内圆打磨机构11由内圆打磨Y轴进刀机构12控制进刀对其内圆进行打磨。打磨过程中,通过内圆磨头X轴滑台13控制内圆打磨机构11在X轴方向上的位移,同时结合手动X轴驱动器14进行微调,使得打磨精度进一步提高。
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创新陶瓷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创新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11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双输出复合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