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模无线终端进行小区选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71014.0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1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帆;周杰;张洪光;刘元安;张立佳;唐碧华;范文浩;黄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36/08 | 分类号: | H04W36/08;H04W36/18;H04W36/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夏宪富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终端 进行 小区 选择 方法 | ||
1.一种多模无线终端进行小区选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小区重选过程中,多模无线终端先将符合小区选择标准S的小区分为优选网络模式小区和次优网络模式小区,接着摒弃传统的同频和相同优先级异频小区重选标准Rs和Rn,而是采用模糊推理和模糊决策的方法,确定最终重选的目标小区;也就是在参与重选的多个同频和相同优先级异频小区中,运用模糊推理评价每个小区的接收水平值、小区中最小要求的接收水平值、相对频率偏移、可用的终端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及终端最大射频输出功率五个测量参数,并综合用户的传输速率和业务的实时性需求,根据模糊决策结果选出最优目标小区,完成小区的重选,并随后切换到该小区进行驻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GPP标准中,小区选择标准S是:当参数Srxlev>0时,能够选择该小区;
所述小区选择标准S中的参数Srxlev=测量小区的接受水平值-(小区中最小要求的接收水平值+相对频率偏移)-max(可用的终端上行最大发射功率与终端最大射频输出功率之差,0);
所述同频和相同优先级异频小区重选标准中的Rs是服务小区等级排列标准,其数值是小区重选中使用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值减去服务小区的重选迟滞值之差;所述Rn是邻小区等级排列标准,其数值是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值减去所在小区和邻小区之间的频偏值之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选网络模式小区是指该小区的网络模式优先级较高,次优网络模式小区是指该小区的网络模式优先级较低;在2G和3G网络共存地区,对于多模移动终端,3G网络中的小区是优选网络模式小区,网络模式优先级较高;2G网络中的小区为次优网络模式小区,网络模式优先级较低;所述用户的速率需求和实时性要求都是由控制常数β体现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操作步骤:
(1)多模移动终端开机,检测周围所有小区的下述五个网络参数:小区接收水平值、小区中最小要求的接收水平值、相对频率偏移、可用的终端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和终端最大射频输出功率;
(2)多模移动终端判断是否能够找到优选网络模式下符合小区选择标准S的邻小区,如果是,则顺序执行步骤(3);否则,跳转执行步骤(6);
(3)多模移动终端对步骤(1)获得的五个测量参数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其对应的隶属度函数值与模糊向量,再执行模糊判决,然后根据该五个测量参数的模糊判决结果对所有符合小区选择标准S的不同优选网络模式小区进行模糊判决,并依据判决结果,重选、切换和驻留至判决值最大的优选网络模式小区;
(4)多模移动终端测量其所驻留的优选网络模式小区的下述五个参数:小区接收水平值、小区中最小要求的接收水平值、相对频率偏移、可用的终端最大发射功率和终端最大射频输出功率;
(5)多模移动终端判断其所驻留的优选网络模式小区是否满足小区选择标准S;如果是,则该终端保持该优选网络模式小区的小区驻留状态,并返回执行步骤(4);否则,返回执行步骤(2);
(6)多模移动终端判断是否找到次优网络模式下符合小区选择标准S的邻小区,如果是,则顺序执行步骤(7);否则,返回执行步骤(2);
(7)多模移动终端根据模糊规则对次优网络模式的不同小区进行模糊判决,并依据判决结果,重选、切换和驻留到判决数值最高的次优网络模式小区;
(8)多模移动终端测量其所在的次优网络模式小区的下述五个参数:小区接收水平值、小区中最小要求的接收水平值、相对频率偏移、可用的终端最大发射功率和终端的最大射频输出功率;
(9)多模移动终端判断其所在的次优网络模式小区是否能够满足小区选择标准S,如果是,则该终端保持该次优网络模式小区的小区驻留状态,并返回执行步骤(6);否则,返回执行步骤(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101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灭火器仿真教学装置
- 下一篇:硅片通孔等效电路模型及模型参数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