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炉冶炼低磷钢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9237.3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2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李龙;李安林;曾建华;陈永;李桂军;杨森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35 | 分类号: | C21C5/35;C21C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浩然;周建秋 |
地址: | 6117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炉 冶炼 钢水 方法 | ||
1.一种转炉冶炼低磷钢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钢原料加到转炉中,分批加入辅料,并进行顶底复合吹炼,所述钢原料为半钢,其特征在于,
第一批辅料的加入量以及吹氧条件使得以生成的炉渣的总重量为基准,炉渣的主要组成为CaO的含量为33-36重量%,MgO的含量为7-9重量%,SiO2的含量为6-8重量%,Al2O3的含量为6-10重量%,FeO的含量为14-16重量%,MnO的含量为4-7重量%;进行一次排渣,并加入第二批辅料;
第二批辅料的加入量以及吹氧条件使得以生成的炉渣的总重量为基准,炉渣的主要组成为CaO的含量为36-38重量%,MgO的含量为8-10重量%,SiO2的含量为7-9重量%,Al2O3的含量为3-5重量%,FeO的含量为9-13重量%,MnO的含量为4-6重量%;进行二次排渣,并加入第三批辅料;
第三批辅料的加入量以及吹氧条件使得以生成的炉渣的总重量为基准,炉渣的主要组成为CaO的含量为37-40重量%,MgO的含量为9-10重量%,SiO2的含量为10-11重量%,Al2O3的含量为1-2重量%,FeO的含量为17-19重量%,MnO的含量为4-6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辅料包括石灰、高镁石灰、复合造渣剂、钢包渣以及钒铁冶炼渣,相对于每吨钢水,所述石灰的总用量为15-20千克,所述高镁石灰的总用量为9-11千克,所述复合造渣剂的总用量为4-6千克,所述钢包渣的总用量为4-6千克,所述钒铁冶炼渣的总用量为9-12千克;所述复合造渣剂为以其总重量为基准,SiO2的含量为47-50重量%,FeO的含量为8-10重量%的复合造渣剂;所述钢包渣为以其总重量为基准,CaO的含量为40-55重量%,SiO2的含量为18-21重量%,FeO的含量为1-3重量%的钢包渣;所述钒铁冶炼渣为以其总重量为基准,Al2O3的含量为56-64重量%,MgO的含量为14-18重量%的钒铁冶炼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加入第一批辅料并顶吹氧气,所述第一批辅料包括石灰总量的50-55重量%的石灰、高镁石灰总量的50-55重量%的高镁石灰、复合造渣剂总量的50-55重量%的复合渣、钢包渣总量的70-75重量%的钢包渣以及钒铁冶炼渣总量的74-78重量%的钒铁冶炼渣;所述吹氧条件包括供氧强度为2.7-3.3Nm3/min·吨钢水,吹氧时间为4-6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批辅料中,石灰、高镁石灰、复合造渣剂、钢包渣和钒铁冶炼渣的重量比为1∶(0.5-0.6)∶(0.25-0.35)∶(0.3-0.35)∶(0.75-0.85)。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一次排渣量为加入第一批辅料并吹氧后生成的炉渣总量的70-85重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加入第二批辅料并吹入氧气,所述第二批辅料包括石灰总量的30-35重量%的石灰、高镁石灰总量的30-35重量%的高镁石灰、复合造渣剂总量的30-35重量%的复合造渣剂、钢包渣总量的25-30重量%的钢包渣以及钒铁冶炼渣总量的22-26重量%的钒铁冶炼渣;吹氧条件包括供氧强度为2.7-2.8Nm3/min·吨钢水,吹氧时间为6-8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批辅料中,石灰、高镁石灰、复合造渣剂、钢包渣和钒铁冶炼渣的重量比为1∶(0.5-0.65)∶(0.25-0.35)∶(0.15-0.25)∶(0.3-0.45)。
8.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二次排渣量为加入第二批辅料并吹氧后生成的炉渣的总量的30-40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923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