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蓟柄锈菌的离体保存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9158.2 | 申请日: | 201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1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时焦;张峻铨;徐宜民;刘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04 | 分类号: | C12N1/0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锈菌 保存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蓟柄锈菌的离体保存方法。
背景技术:
锈菌,菌丝有隔膜,初生菌丝单核,随后双核化,生长在寄主的细胞间隙,以吸器侵入细胞。吸器一般围绕着细胞核与细胞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锈菌的细胞质中含有核微粒、线粒体、肉质网、糖元颗粒和类脂体。菌丝隔膜的结构与高等担子菌不同,而与子囊菌近似,向心生长,上下各有1层电子密集层,中间为1层电子稀薄层,从四周向中心逐渐变薄。中央有被填充物填塞的孔,上下无盖状结构。锈菌不生子实体,只生孢子器和孢子。最典型的锈菌有5类孢子,即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其中夏孢子在生长季节中可连续产生多次,是多数植物锈病的主要孢子形态,在植物锈病的发生中起主导作用。锈菌易引发植物发生锈病,锈菌在自然条件下只能在活的寄主植物体上生长,寄主植物被锈病菌侵染后,在叶片、叶鞘或茎等植物器官组织上长出铁锈状的孢子堆。锈病是流行性很强的植物病害。
2006年我们在山东青岛地区发现了染锈菌的杂草小蓟植株,患病植株轻者矮化,或不能正常开花结籽,重者死亡。病叶背面长满了锈色的孢子粉。申请人对小蓟植株的锈菌进行了鉴定,发现其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柄锈菌科,柄锈菌属,蓟柄锈菌(Puccinia obtegens )。夏孢子近圆形,黄褐色至褐色,直径为26-27.5μm,有微细小刺。冬孢子短椭圆形,双细胞大小为32-39×21-27μm,褐色有微细小疣,横隔处不缢所,柄很短,无色透明。申请人对该锈菌进行了详细地研究,以期为杂草小蓟的生物防治开辟新的资源。并且,以此锈菌作为杂草小蓟生物防治的新菌源。
长期以来,杂草防除问题对农业生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McWhorter等和Parker等统计结果表明,由杂草造成的全球农作物平均产量损失大约为12%。20世纪50年代除草剂的销量只占整个农业化学剂总销量的20%,而20世纪80年代上升为50%,此后上升为60%。化学除草剂的大量应用,已明显暴露出诸多弊端,首先是除草剂雾滴飘移,药液挥发,选择性不理想,降解产物危害作物,甚至造成作物药害;其次是反复使用除草剂造成耐药杂草种群的上升、抗除草剂杂草的出现和对环境污染的加重。由此可见,寻求更为安全有效的除草剂已成为除草剂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生物除草剂有利于环境保护,并对杂草防除有效。尤其是植物病原物除草剂越来越突现出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小蓟又称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Bunge)Kitam.],是我国农田(包括烟田)的主要杂草之一,发生十分广泛。小蓟与其它农田杂草一样与作物竞争水、肥和空间,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目前农田杂草的防除主要依靠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剂防除,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也是无公害烟叶生产的主要障碍。为此,针对小蓟病原锈菌进行研究,以期为小蓟等杂草的生物防治开辟新的途径。
通常锈菌只能在活体植株上保存,即,锈菌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种保存简单,操作方便,夏孢子萌发率高,并能够达到研制生防制剂目的离体保存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发明一种新的保存简单,操作方便,夏孢子萌发率高,并能够达到研制生防制剂目的蓟柄锈菌离体保存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蓟柄锈菌离体保存方法,其中,按照下述步骤操作:
a、制备夏孢子粉,
b、取一种固体颗粒,并在其表面喷洒一层1%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然后滚上一层夏孢子粉,
c、A粉包衣10~15层,形成以固体颗粒为核心的颗粒,
d、B粉包衣次外层,
e、滑石粉包衣最外层,
f、晾干并贮藏。
步骤a为:从田间人工采集感染了蓟柄锈菌的小蓟植株,然后在室内进行单孢纯化,人工接种小蓟,使小蓟感染蓟柄锈菌。然后用手术刀从发病的小蓟叶片上刮取成熟的夏孢子,将刮取的夏孢子与其3~5倍重量分数的A粉混合制成夏孢子粉。
步骤b为:用天平称取与夏孢子粉等重量的固体颗粒,然后在颗粒表面喷洒质量分数比为1%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充分搅拌使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均匀地分布在颗粒表面;
将颗粒与夏孢子粉混合,并滚动颗粒,直至所有的夏孢子粉全部均匀滚粘在颗粒的表面。
步骤c为:再次在颗粒表面喷洒质量分数比为1%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喷后在颗粒表面再滚粘上A粉1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91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维护集群缓存一致性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线性探测正则式分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