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体板式发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8880.4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2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明山 |
主分类号: | H02K11/00 | 分类号: | H02K11/00;H02K16/02;H02K1/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7000 黑龙江省牡丹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体 板式 发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体板式发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电机一般都是采用漆包线的交流发电机技术,造成磁钢与磁钢之间的距离较大,影响磁场间流通磁力线的总量,而且体较大,无法最大限度地输出较大的电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发电机一般都是采用漆包线的交流发电机技术,造成磁钢与磁钢之间的距离较大,影响磁场间流通磁力线的总量,而且体较大,无法最大限度地输出较大的电能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导体板式发电机。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导体板式发电机,包括发电机总转子轴、由发电机第一端盖、发电机第二端盖和发电机外环定子构成的发电机壳体、以及置于所述发电机壳体内的至少一个发电机转子、至少一个发电机导体板、与发电机导体板数量一致的固定架,发电机总转子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发电机第一端盖和发电机第二端盖上且发电机总转子轴的一个连接端穿出发电机第二端盖,所述至少一个发电机转子紧固在发电机总转子轴上形成发电机总转子,每个发电机导体板通过相应的一个固定架固定在发电机外环定子上,所述至少一个发电机导体板与发电机总转子轴间隙配合,所述至少一个发电机转子和至少一个发电机导体板相间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出了采用导体板代替漆包线的交流发电机,使用本发明制作的发电机,能够最大程度的缩短相对的磁钢与磁钢之间的距离,增多了相对的磁场间流通磁力线的总量而体积较小的情况下能够输出较大的电能,低转速时也能够输出较大电量,并且,本发明实现了不使用硅钢片等的软磁性材料而能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启动力矩和无负荷力矩,节省了软磁性材料上可浪费的涡流能源,实现了高效节能的效果。
因为板状结构而能够大幅度缩小磁钢9-1与磁钢9-2或磁钢9-3与磁钢9-4之间的距离(参见图4),也就是说能够大幅度缩小相对的磁场间的距离而大幅度增加被切割得磁力线的数量,得到体积小输出的电能大。
相对的磁场间的距离小与较相对的磁场间的距离大相比较,同等旋转转数的时候,可输出的电压与电流前者大。
本发明切割磁力线的部位无磁性材料而不产生软磁性材料上发生的涡流能源,能够节省较多的电能源,提高了效率。
本发明在切割磁力线的部位没有采取软磁材料等磁芯,具有无负荷转矩微小等优点。
因为相面对的永久磁铁间的距离近而不采取磁性材料的情况下也能较大程度的帮助了从N极走向S极的磁通量的总量,可低速运行也能发出较大电能的优点。
与普通发电机相比较同等额定输出功率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发电机价格较低廉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右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发电机总转子的主视图;图6是发电机第一转子的右视图(镶嵌磁钢),图7是图8的A-A剖视图;图8是发电机第二转子的立体图(镶嵌磁钢),图9是电机第二转子的左视图(镶嵌磁钢),图10是图9的A-A剖视图(镶嵌磁钢);图11是发电机第三转子的左视图(镶嵌磁钢);图12是发电机导体板的结构示意图(单相发电机),图13是三相发电机的导体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另一种结构的发电机导体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的左视图;图16是扇形磁钢的立体图,图17是梯形磁钢的立体图;图18是单相正弦交流电源的电压波形示意图,图19是三相正弦交流电源的电压波形示意图,图20是六相正弦交流电源的电压波形示意图;
其中:11-1是固定转子8与转子9之间导体板的第一固定架,11-2是固定转子9与转子10之间导体板的第二固定架;12-1与12-2是发电机总转子与发电机定子间的轴承;8-1是紧固发电机总转子轴与发电机第一转子之用螺钉;8-2是紧固发电机总转子轴与发电机第二转子之用螺钉;8-3是紧固发电机总转子轴与发电机第三转子之用螺钉;8-4是紧固发电机第一端盖与发电机外环定子之用螺钉;8-5是紧固发电机第二端盖与发电机外环定子之用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明山,未经李明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88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