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功率激光传输光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8748.3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4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吉矽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2 | 分类号: | G02B6/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502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激光 传输 光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功率激光传输光纤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束直接传输的方法有很多不足,例如:一般工业用YAG激光器多为多模输出。激光输出功率在任意时间的任意截面上的分布并不均匀,这将直接影响对材料的加工效果。另外,激光束直接传输路径中的各种反射镜必须固定牢固,否则激光束将偏离工作点,这将直接增大维护和调试的难度;同时,激光传输的整个路径都必须进行遮蔽,以满足激光安全的要求,这必须导致系统布局困难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很好的柔性和极小的传输损耗的大功率激光传输光纤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这种大功率激光传输光纤装置包括光纤本体和与该光纤本体相互连接的光纤轴套,所述光纤轴套内设置有毛细玻璃管和光纤夹套,光纤穿过光纤本体和光纤轴套内的毛细玻璃管,并通过光纤夹套夹紧固定,所述光纤上设置有与该光纤连接的铜线。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轴套内的毛细玻璃管末端设置有毛细玻璃管固定座。
进一步地,所述毛细玻璃管与毛细玻璃管固定座通过内六角螺钉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轴套的尾部四周均匀分布着四个圆孔。
再进一步地,所述光纤轴套的末端设置有锁紧环。
更进一步地,所述毛细玻璃管的头部为斜面状,并且对着光纤轴套中间的开孔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是:这种大功率激光传输光纤装置使得输入光纤的不均匀激光经过光纤内的多次反射后,形成均匀的激光输出;并且具有很好的柔性和极小的传输损耗,因此也使得具有光纤传输的激光器系统的布置具有非常好的柔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大功率激光传输光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光纤轴套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光纤轴套的装配剖面示意图。
图中:1、光纤本体; 2、铜线; 3、光纤轴套; 4、毛细玻璃管;
5、内六角螺钉; 6、毛细玻璃管固定座; 7、锁紧环;
8、光纤夹套; 9、光纤; 10、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大功率激光传输光纤装置,包括光纤本体1和与该光纤本体1相互连接的光纤轴套3,所述光纤轴套3内设置有毛细玻璃管4和光纤夹套8,毛细玻璃管4的头部为斜面状,并且对着光纤轴套3中间的开孔处;光纤9用胶水固定在光纤夹套8,然后穿过光纤本体1和光纤轴套3,接着穿过光纤轴套3内的毛细玻璃管4,最后把光纤夹套8固定在光纤轴套3上;所述光纤轴套3内毛细玻璃管4的末端设置有毛细玻璃管固定座6,毛细玻璃管4与毛细玻璃管固定座6之间通过内六角螺钉5固定;光纤轴套3的尾部四周均匀分布着四个圆孔10,末端设置有锁紧环7;所述光纤9上设置有与该光纤9连接的铜线2。
具体地,用内六角螺钉5把件毛细玻璃管6固定在毛细玻璃管固定座6上,接着把绕上铜线2的光纤9组件穿在毛细玻璃管4上,把毛细玻璃管4组件装配到光纤轴套3内,使毛细玻璃管4的斜面对准光纤轴套3的中间的开孔处,当激光器在进行加工反射率高的金属时,会存在一些反射,反射激光通过毛细玻璃管4的的斜面把激光反;当金属反射很高时,激光在穿过毛细玻璃管4时会通过毛细玻璃管4斜面的反射把光纤9烧断,进而使激光器停机,避免造成激光器整体的损坏;接着把光纤轴套3装配到光纤本体1上,依次装完后,接着通过光纤轴套3的四个圆孔孔10把毛细玻璃管固定座调节到与光纤轴套3同轴,实现预校准,来保证光纤9与光纤本体1同轴;同时保证激光光束照在光纤9纤芯上时,减少激光传输因为耦合产生的损失;最后再用锁紧环7进行固定。光纤9上的铜线2是用来确认光纤9是否有断开;当光纤9在传输过程中产生断裂时,在断裂处激光反射出来,射到铜线2上,烧断铜线2,进而激光器中电路切断,实现激光器停机,避免产生意外伤害。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吉矽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吉矽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87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伺服刀架控制器及旋转参考点的捕捉方法
- 下一篇:电信号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