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面超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7691.5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2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黄延铮;张建新;张煜;候振国;李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G21/06;E04G21/1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君燕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超大 面积 钢筋混凝土 地面 无缝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面超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多层面超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方法是采用传统的留置后浇带和伸缩缝的施工技术,
近年来,后浇带广泛用于处理因结构沉降差和结构混凝土体积收缩而产生的各种不利因素。由于使用伸缩后浇带有不破坏工程立面观感的优点,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取代结构伸缩缝的趋势。根据多年实践,设置了伸缩后浇带的工程结构其细小的收缩裂缝开展现象还是比较多,盲目用伸缩后浇带代替伸缩缝,不利于防治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通病。混凝土体积变化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硬化混凝土的体积变化与下列因素有关:含水量变化、温度变化、外力的作用(弹性变形或徐变变形)等。因碳化而收缩主要是表面的现象,引起体积变化的关键是前两项。混凝土体积变化尤其是收缩受到周围条件阻碍时,混凝土就要发生裂缝。而建筑物留设的沉降缝和伸缩缝在使用过程中的老化和损坏问题一直困扰着用户,沉降缝和伸缩缝所带来的渗漏问题、沉降缝和伸缩缝老化并影响建筑的立面效果问题,以及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来维修总是达不到原有的效果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步骤简单,便于施工,可大大缩短地面施工工期,显著增强地面结构的整体性,并可大大提高地面的使用性能的一种多层面超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层面超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钢筋绑扎:钢筋为不截断连续绑扎,对预留搭接钢筋校正,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确保截面有效高度;
b、混凝土拌制:将水泥、骨料及掺合料按比例混合后进行搅拌,混凝土搅拌时间比普通混凝土长15-20秒;
c、混凝土浇筑:首先清理模板内的杂物,检查保护层垫块是否放好,浇筑时应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避免出现施工冷缝;
d、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振捣应从中间向边缘振动,振点按梅花形布点,并使振捣棒在振捣过程中上下略有抽动,振捣棒移动间距为180-220毫米,对施工缝和预留空洞的薄弱环节,应充分振动,以确保混凝土密实;混凝土振捣时间控制在每个点15-20秒;为了减少内部裂缝,对施工缝处的薄弱部分采用二次振捣,当混凝土浇筑后即将凝固时再次振捣;
e、混凝土养护:首先加强混凝土地面的保湿养护,可采取覆盖塑料薄膜和麻袋与洒水养护相结合。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的多层面超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可显著缩短地面施工工期,减少管理费用,降低工程造价。且施工简单,无常规后浇带困难的打毛清理工作,适量添加粉煤灰,可减少水泥用量,降低凝土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多层面超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钢筋绑扎:钢筋为不截断连续绑扎,对预留搭接钢筋校正,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确保截面有效高度;
b、混凝土拌制:将水泥、骨料及掺合料按比例混合后进行搅拌,混凝土搅拌时间比普通混凝土长15-20秒。
其中水泥应选用质量稳定、水化热地、含碱量低、活性好、标准稠度用水量小、均匀性、安定性好。
粗骨料选用鹅卵石,选用的原则是:轻度高,连续级配好,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大于5毫米的泥块的含量小于0.5%,骨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0%,骨料不得带有杂物。细骨料选用中粗砂,细度模数在2.5以上,含泥量控制在3%以内,大于5毫米的泥块的含量小于1%。
根据“双掺技术”特点,混凝土拌合物中适量掺入Ⅱ级粉煤灰及减水剂,满足抗裂要求及对混凝土的各种施工性能要求。掺入粉煤灰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性能,而且还节约水泥,降低温度裂缝的形成。
c、混凝土浇筑:首先清理模板内的杂物,检查保护层垫块是否放好,浇筑时应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避免出现施工冷缝;
d、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振捣应从中间向边缘振动,振点按梅花形布点,并使振捣棒在振捣过程中上下略有抽动,振捣棒移动间距为180-220毫米,对施工缝和预留空洞的薄弱环节,应充分振动,以确保混凝土密实;混凝土振捣时间控制在每个点15-20秒;为了减少内部裂缝,对施工缝处的薄弱部分采用二次振捣,当混凝土浇筑后即将凝固时再次振捣;
控制好混凝土浇筑之间的间歇时间,做到连续而有序的作业,在混凝土振捣中,不得碰撞各种埋件,不得振捣模板、钢筋等,粘在钢筋上的砂浆和混凝土,应轻轻碰落;
e、混凝土养护:首先加强混凝土地面的保湿养护,可采取覆盖塑料薄膜和麻袋与洒水养护相结合。
本方法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大面积楼地面的垫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层、找平层的施工,特别适用于对楼面、地面使用性能要求高的工业厂房和大型公共建筑工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76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