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锡酸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6586.X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0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黄英;赵阳;王秋芬;宗蒙;王潇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485 | 分类号: | H01M4/4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负极 材料 锡酸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锡酸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近年来应用和开发前景最好的电源之一。改善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的关键是寻求合适的电极材料,使电池具有足够高的储锂量和很好的锂脱嵌可逆性,以保证电池大容量、高电压和长循环寿命的要求。
国内外对于碳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研究报道较多,大多数已商品化的负极材料也以碳基材料为主,但石墨材料的理论容量仅为372mAh/g,存在着比容量低,首次充放电效率低,有机溶剂共嵌入等不足,人们致力于开发新型的高比容量非碳基负极材料,锡基材料以其特有的高比容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文献《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415,1-2(2006)pp.229-23公开了一种锡酸锂(Li2SnO3)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i2SnO3粉末,其以SnCl4·5H2O为前驱体,以柠檬酸为络合剂,合成Li2SnO3粉末。先将SnCl4·5H2O溶解在乙二醇溶液中,搅拌后加入柠檬酸,待溶液澄清后加入Li2CO3搅拌至透明制得溶胶;再将制得的溶胶放入干燥箱中干燥,以使溶胶结晶;然后将蒸干溶剂的干凝胶放在电热炉上,加热使其燃烧直至完全;再将得到的干凝胶在马弗炉中于温度400℃预烧5h;最后把得到的上述物质经研磨后在马弗炉于700℃烧结5h得到产物。经过恒电流充放电实验测试。其首次放电容量可达到1080mAh/g,充电容量423mAh/g,首次不可逆容量657mAh/g,首次库伦效率仅为39.1%,由其循环性能曲线可知经过2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400mAh/g左右(在电流密度60mA/g,电压范围0~1.0V)。其所述方法制备Li2SnO3粉末具有以下缺点:采用溶胶凝胶法步骤复杂,操作不便,且其具有较大的首次不可逆容量。这是由于其在脱插锂反应时容易“团聚”,致使初始不可逆容量增大,最终导致容量减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方法制备Li2SnO3首次不可逆容量大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锡酸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二氧化锡和碳酸锂混合研磨后,加入聚乙烯醇水溶液,制成流变态混合物。在该状态下,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形成流变体系,并将该体系置于微波下反应得到产物Li2SnO3。该方法使固体反应物变成流变体系,增强了固体粒子间的有效接触。体系有利于热交换和锂离子的扩散,微波辅助过程将能够大大地简化反应的工艺及有效的抑制颗粒的团聚,可以降低电极材料的初始不可逆容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锡酸锂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
(a)称取质量比为1∶0.8~1∶1.2的碳酸锂和二氧化锡,加入无水乙醇分散后充分研磨;
(b)将质量分数为1~5%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加入上述溶液中,常温下在磁力搅拌器中搅拌2~3h,充分搅拌后,将混合物放入烘箱75~85℃烘干,得到前驱体;
(c)将前驱体放入微波马弗炉中,在650~750℃下煅烧8~10h,取出后充分研磨得到Li2SnO3粉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二氧化锡和碳酸锂混合研磨后,加入聚乙烯醇水溶液,制成流变态混合物。在该状态下,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形成流变体系,并将该体系置于微波下反应得到产物Li2SnO3。该方法使固体反应物变成流变体系,增强了固体粒子间的有效接触。体系有利于热交换和锂离子的扩散,微波辅助过程将大大地简化了反应的工艺及有效的抑制颗粒的团聚,降低了电极材料的初始不可逆容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Li2SnO3粉末的XRD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Li2SnO3粉末的SEM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65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