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背框的制造方法以及背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6458.5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1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郭仪正;萧宇均;黄冲;程加河;阙成文;李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1/00 | 分类号: | F21V21/00;F21S8/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丁建春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板 显示装置 制造 方法 以及 背光 系统 | ||
1.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框包括至少第一、第二两个主拼接件,所述第一、第二主拼接件两端均包括拼接部,所述第一、第二主拼接件通过相应拼接部进行拼接;
其中,所述第一主拼接件的两个拼接部设置有不同的对位标识,与其适配的所述第二拼接部的每个拼接部均设置有相应的对位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位标识为数字、字符、图形或者所述第一主拼接件与所述第二主拼接件相应拼接部适配形成的防呆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拼接件的拼接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有一缺角,所述第二主拼接件以其一端作为拼接部并设有与所述缺角适配的另一缺角,所述一缺角与所述另一缺角适配形成所述防呆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框,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缺角为三角形接口缺角、矩形接口缺角、圆形接口缺角或锯齿形接口缺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拼接件的拼接部底面设有凸块,所述第二主拼接件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凸块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凸块嵌入所述凹槽适配形成所述防呆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块为矩形接口凸块、圆形接口凸块、梯形接口凸块或者锥形接口凸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一主拼接件的拼接部的侧面或者底面。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背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拼接件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拼接部,每个拼接部的结构与相应的所述第二主拼接件的一端适配,所述第一主拼接件通过其一拼接部与相应的所述第二主拼接件的一端拼接,并且所述至少两个拼接部沿第一主拼接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拼接部是第一主拼接件表面上设置的凹部,所述第二主拼接件的一端表面设有至少两个沿第二主拼接件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的凸起,所述凸起嵌入凹部,以拼接所述第一主拼接件和第二主拼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拼接件的凹部底部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主拼接件的相应位置设有第二贯穿孔,所述背框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过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以将第一主拼接件和第二主拼接件拼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框包括第三主拼接件以及第四主拼接件;
所述第一主拼接件、第二主拼接件、第三主拼接件以及第四主拼接件拼接,以形成所述背框的主框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框包括设置于主框架内的辅拼接件,所述辅拼接件与主框架拼接,
所述辅拼接件包括第一辅拼接件和第二辅拼接件,所述第一辅拼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主拼接件、第二主拼接件、第三主拼接件以及第四主拼接件中的至少两个主拼接件拼接,所述第二辅拼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主拼接件、第二主拼接件、第三主拼接件以及第四主拼接件中的至少两个主拼接件拼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辅拼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相邻设置的第一主拼接件、第二主拼接件拼接,第二辅拼接件的两端与相邻设置的第三主拼接件、第四主拼接件拼接;
或所述第一辅拼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第一主拼接件、第三主拼接件拼接,第二辅拼接件的两端与相对设置的第一主拼接件、第三主拼接件拼接,所述第二主拼接件、第四主拼接件、第一辅拼接件以及第二辅拼接件之间平行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框包括至少一个支架,可拆卸固定于所述第一主拼接件、第二主拼接件、第三主拼接件、第四主拼接件、第一辅拼接件以及第二辅拼接件之一或以上,所述支架设有凸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645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失效摩擦元件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新型辊道烧成窑炉排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