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110364263.7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0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吕爱平;郑光;吕诚;姜淼;蔡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1/16;A61K35/37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杨志宇 |
地址: | 1007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胆结石 中药 复方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中药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我国,胆结石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 困扰着千家万户。在整个世界范围内, 胆结石的发病率很高,达普通人群的 1%-10%, 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因此胆结石治疗方法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寻求和探讨更为安全有效、 痛苦少、 微创伤, 更易于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
目前患者大多数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口服溶石,但其有着疗程长,费用高, 疗效不佳,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各种中毒反应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胆结石的复方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钱草、郁金、鸡内金、大黄、黄芩、茵陈、柴胡、白芍、枳壳、木香、甘草配伍的中药复方制剂用于治疗胆结石,有着疗效好、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胆结石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金钱草26-34、郁金8-12、鸡内金8-12、大黄8-12、黄芩13-17、茵陈13-17、柴胡5-7、白芍8-12、枳壳5-7、木香5-7、甘草5-7。
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4-6倍的水或体积比为70%的乙醇煎煮2次,每次8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时比重为1.13的流浸膏,采用常规制备工艺,本发明中药制剂可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糖浆剂。
本发明处方中金钱草、鸡内金、郁金等能够促进胆汁的分泌,增加排除量,有机械冲洗胆道的作用,有助于结石的排除;金钱草及香附可使奥狄氏括约肌松弛 ,从而加速结石的排除;柴胡有降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作用,多种药物联合作用,大大提高了本发明制得的复方中药制剂得疗效,价格低廉,无其他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胆结石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金钱草26、郁金8、鸡内金8、大黄8、黄芩13、茵陈13、柴胡5、白芍8、枳壳5、木香5、甘草5。
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4倍的水煎煮2次,每次8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时比重为1.13的流浸膏。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胆结石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金钱草30、郁金10、鸡内金10、大黄10、黄芩15、茵陈15、柴胡6、白芍10、枳壳6、木香6、甘草6。
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胆结石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金钱草34、郁金12、鸡内金12、大黄12、黄芩17、茵陈17、柴胡7、白芍12、枳壳7、木香7、甘草7。
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4倍体积比为70%的乙醇煎煮2次,每次8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时比重为1.13的流浸膏。
实施例4:
一种治疗胆结石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金钱草26、郁金8、鸡内金8、大黄8、黄芩13、茵陈13、柴胡5、白芍8、枳壳5、木香5、甘草5。
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5倍体积比为70%的乙醇煎煮2次,每次8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时比重为1.13的流浸膏。
实施例5:
一种治疗胆结石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金钱草30、郁金10、鸡内金10、大黄10、黄芩15、茵陈15、柴胡6、白芍10、枳壳6、木香6、甘草6。
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5倍的水煎煮2次,每次8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时比重为1.13的流浸膏。
实施例6:
一种治疗胆结石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金钱草34、郁金12、鸡内金12、大黄12、黄芩17、茵陈17、柴胡7、白芍12、枳壳7、木香7、甘草7。
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5倍的水煎煮2次,每次8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时比重为1.13的流浸膏。
实施例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未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42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