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路系统及使用该磁路系统的发声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3811.4 | 申请日: | 201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3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张雄;韦锁和;石磊;江文涛;李林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2 | 分类号: | H04R9/02;H04R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路 系统 使用 发声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路系统及使用该磁路系统的发声器件,尤其涉及一种运用在便携式通讯产品中的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在移动电话等便携设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产品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强,对于移动电话的音乐欣赏这一功能,为了使娱乐效果更强,出现了音乐带振动的模式,由此,发声器件的发展也相应加快。
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其包括上盖、与所述上壳共同围成发声腔体的下盖和置于所述发声腔体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腔体包括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下盖共同围成的后腔和与所述后腔相对的前腔。所述发声单体包括下夹板和设置于所述下夹板上的磁钢。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其前腔较大,后腔较小,则所述发声器件的频带低,谐振频率高,为了使所述前腔尽量小而所述后腔尽量大,以提高所述发声器件的频带和降低其谐振频率,所述发声单体倾斜设置于所述发声腔体内。
然而,相关技术的所述发声单体倾斜设置于所述发声腔体内时,由于所述下夹板为平板状,倾斜设置时容易碰撞所述下盖,即在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所述下夹板倾斜后无法放置到所发声腔体内。因此,这种结构就使得在同样尺寸的发声器件中,倾斜设置的下夹板必须减小其尺寸以避免其与所述下盖的相互干涉,但下夹板的尺寸减小后,设置在所述下夹板上的磁钢尺寸也会随之减小,这就无法做到磁路的最大化,导致磁路的驱动力减小。而且,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为单磁钢形成的单磁路,进一步影响了相关技术发声器件的灵敏度,使其声学性能不佳。
因此,实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发声器件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磁路驱动力大且声学性能好的发声器件。
根据上述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磁路系统及使用该磁路系统的发声器件,其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磁路系统,其包括下夹板和设置于所述下夹板上的磁钢。其中,所述下夹板包括主体部和由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弯折延伸的弯折部,所述磁钢包括置于所述主体部上的主磁钢和位于所述主磁钢两侧且分别置于所述弯折部上的第一副磁钢,所述第一副磁钢设有贴设所述弯折部的底面和由所述底面弯折延伸的侧面,所述侧面包括处于相对位置的一对平行面,所述主磁钢设有与所述第一副磁钢相对的邻近面,所述平行面分别与所述邻近面平行,所述主磁钢与所述第一副磁钢之间设有磁间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如本发明所述的磁路系统的发声器件,其还包括上盖、与所述上盖共同围成发声腔体的下盖和倾斜设置于所述发声腔体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包括所述磁路系统。其中,所述上盖包括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和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的上表壁,所述第一侧壁高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上表壁呈曲面状,其设有贯穿其上的发声孔。
优选的,位于所述主体部其中一侧的所述弯折部贴设在所述下盖上,位于所述主体部另一侧的所述弯折部靠设在所述第一侧壁上且与所述下盖相隔一定距离。
优选的,所述下盖包括与所述上盖固定结合的加强部和嵌设在所述加强部内的盖板。
优选的,所述盖板设有平板部和由所述平板部弯折延伸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嵌设在所述加强部内。
优选的,所述下盖上还设有贯穿其上的泻压孔。
优选的,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弯折部设有向靠近所述第一侧壁方向凸出的若干不连续的卡位部,所述第一侧壁设有若干与所述卡位部配合的卡位槽,所述卡位部卡设在所述卡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发声器件还设有与所述主磁钢相对设置的第二副磁钢,所述第二副磁钢分别置于所述主体部上并与所述主磁钢相隔一定距离。
优选的,所述弯折部设有四个,每两个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同一侧,所述主磁钢设有两个且相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一副磁钢设有四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弯折部上,所述第二副磁钢设有三个,其分别与所述主磁钢交错设置。
优选的,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分别贴设在所述主磁钢、所述第一副磁钢和第二副磁钢上的极芯,所述各极芯的形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磁钢的形状一致。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发声器件其驱动力大,声学性能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磁路系统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图3沿A-A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未经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38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