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缆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0494.0 | 申请日: | 201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6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邢大伟;林园元;陈钧;吴荣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线缆组件,尤其是一种具有滤波作用的线缆组件。
【背景技术】
与本专利申请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阅2002年12月04日公告的中国专利第1095586号,该现有技术揭示了一种具有滤波作用的线缆组件的制造方法及其成品,其是先在线缆上适当定位套上呈圆环状的磁铁芯,然后再将线缆缠绕在该磁铁芯而使磁铁芯外侧至少有一段线缆表露其上,接着将线缆连同磁铁芯一同置入模具中以在其外射出成型一外被覆层。其中,在射出成型模具内至少设有数根顶针可将磁铁芯上外露的线缆稳固地定位在磁铁芯外壁的预设定位上,且至少设有调整构造可使射料均匀被覆成型在磁铁芯及该外露的线缆段上。
以上现有技术所揭示的具有滤波作用的线缆组件通过磁环穿线,线材在穿过磁环时,弯曲的角度过小,对线材的信号传输有一定影响。因而有必要设计一种对线材的信号传输影响较小的线缆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对线材的信号传输影响较小的线缆组件。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组件,其包括线缆和磁铁,所述线缆中间部分绕成环形圈,环形圈两端形成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所述磁铁成环形,其内部设有环形的第一凹槽,用于收容所述环形圈,所述磁铁设有第一缺口,以便所述环形圈两端的第一末端、第二末端穿出磁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线缆组件的线材弯曲角度大,对线材的信号传输影响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发明的线缆组件。
图2为图1所示的线缆组件的分解图。
图3为图2所示线缆组件的部分组装图。
图4为图2所示线缆组件的部分组装图。
图5为图4所示线缆组件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线缆组件的进一步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线缆组件100包括线缆1和磁铁2,线缆1中间部分绕成环形圈10,磁铁2为环形,磁铁2由磁环组成,磁环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第一磁环211、第二磁环212、第三磁环221、第四磁环222,四部分结构完全相同,四个磁环内部均设有环形第一凹槽220,四个磁环组合后形成第一缺口23,以便环形圈10两端的第一末端12,第二末端13穿出磁环。本发明线缆组件100还包括保护罩3,其由结构对称的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组成,上、下壳体31、32中心均设有圆孔314且圆孔314向内延伸形成圆环形凸起324,上、下壳体31、32内均设有环形第二凹槽320,用于收容磁铁2(即第一磁环211、第二磁环212、第三磁环221及第四磁环222),上、下壳体31、32边缘设有第二缺口33,以便第一末端12,第二末端13均穿出壳体3,上壳体31与下壳体32配合的边缘设有插脚341,下壳体34在对应的边缘设有插槽342。
组装该线缆组件100时,先将线缆1中间部分绕成环形圈10,第三磁环221、第四磁环222收容于下壳体32内的第二凹槽320的两侧,第三磁环221与第四磁环222之间形成的第一缺口23的中心与下壳体32边缘的第二缺口33的中心在同一半径上,环形圈10收容于第三磁环221与第四磁环222内的第一凹槽220中,环形圈10两端的第一末端12,第二末端13均沿着第一缺口23,第二缺口33,依次穿出磁环2与保护罩3。再将第一磁环211,第二磁环212分别从上而下盖在第三磁环221与第四磁环222上,第一磁环211与第三磁环221相配合,第二磁环212与第四磁环222相配合,使得环形圈10也收容于第一磁环211与第二磁环212内的第一凹槽23中。最后,将上壳体31从上而下盖在下壳体32上,借由上壳体31的插脚341与下壳体32上对应的插槽342卡扣,从而将上、下二壳体31、32扣合成一体,并将磁铁2与环形圈10包覆于其中,并将第一磁环211与第三磁环221及第二磁环221与第四磁环222固定在一起,第一末端12,第二末端13分别自第一缺口23、第二缺口33穿出壳体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04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