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械振打器的布局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58764.4 | 申请日: | 2011-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7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郑小涛;喻九阳;王成刚;常跃;徐建民;易国英;林纬;靖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J3/48 | 分类号: | C10J3/48;C10J3/52;C10J3/7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振打器 布局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安装在干粉煤气化炉水冷壁上的机械振打器的布局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机械振打除灰装置(简称振打器,专利公开号:CN1686616)的用途在于解决煤气化炉积灰、结渣的问题。根据机械振打除灰机理,振打设备的布局和控制方式是直接影响除灰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不够科学的分布和控制方法会导致除灰效果达不到设计目的,影响传热效率,造成不必要的能耗和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而提出一种机械振打器的布局控制方法,可以实现机械振打器在水冷壁的特定区域分布,分布区域内机械振打器按特定分布点布局,且各个区域的振打器按特定的激振时间差进行振打除灰,保证除灰效果最佳。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机械振打器的布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机械振打器分别设定在气化炉水冷壁的总高度的1/4,1/2和3/4三个高度位置,其分布区域的特定分布点为:其中,在1/2高度安装机械振打器时,应沿周向均匀分布八个,由两个方位系列组成,分别为45°、135°、225°、315°方位系列和0°、90°、180°、270°方位系列;在1/4和3/4高度上分别沿周向均匀分布六个机械振打器,由两个方位系列组成,分别为30°、150°、270°方位系列和90°、210°、330°方位系列。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机械振打器按照以下激振时间差进行操作:1/2高度上两个方位系列的激振时间差为0.037(2n-1)/2,单位为秒,其中n≥1;1/4和3/4高度上两个方位系列及不同高度层的激振时间差均为0.037(2n-1)/2,单位为秒,其中n≥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械振打器的布局控制方法,实现以最少的振打器和最少能耗,达到最好的除灰效果,且对冷水壁造成最小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1/2高度节点的声压历程曲线;
图2为1/4高度节点的声压历程曲线;
图3为机械振打器布局分析图;其中图3(a)第二阶模态(1/2高度 16.59Hz);图3(b)第三阶模态(1/2高度 16.59Hz); 图3(c)第五阶模态(1/2高度 18.23Hz); 图3(d)第六阶模态(1/2高度 18.23Hz); 图3(e)第八阶模态(1/2高度 27.18Hz); 图3(f)第九阶模态(1/4高度 27.26Hz); 图3(g)第九阶模态(3/4高度 27.26Hz);
图4为机械振打器在水冷壁上的分布区域;
图5为1/2高度面上振打器的分布方法;
图6为1/4和3/4高度面上振打器的分布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4,气化炉水冷壁2由列管和翅片焊接形成筒形膜式水冷壁,为防止热应力,其上端与气化炉1固连,下端自由,水冷壁结构为高20米,半径为2米的筒体,列管直径为0.06米。
由水冷壁结构模态分析可知:水冷壁的固有振动频率较低,基频为22.07Hz。其中,第一、二阶固有频率相同,但其振动方式不同,振动模态均为轴向一阶、周向二阶,但振动方位不同,这里称它们为不同的振动模态。
由空腔声学模态分析可知:空腔声学模态的固有振动频率较低,基频为8.5Hz。气化炉水冷壁内声场模态有其规律性,如第一阶最大声压阶模态分布在1/2高度处;第二阶最大声压阶模态分布在1/4、3/4高度处;第三阶最大声压阶模态分布在1/2、1/4、3/4高度处等等。
由声固耦合有限元模态分析可知:声波除灰主要是低频噪声及次声,且对壳结构而言,低频(前几阶模态)也是造成结构振动的主要原因,这里仅取前10阶模态。
由声固耦合谐响应分析可知:1/2高度进行激振时,声压历程响应如图1;1/4高度进行激振时,声压历程响应如图2所示。节点的位移曲线形式上与图1、图2相近,即激起最大振动的同时也激起最大的声压,其变化趋势一致。由图1、2可知,结构响应受激振频率的影响。在1/2高度进行激振时,激振频率为27Hz时,声压及结构位移响应最大。在1/4高度进行激振时,激振频率为27Hz时,声压及结构位移响应最大。激振时间差S=1/f=1/27=0.037;另外,在3/4高度处所得结论与1/4高度处基本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87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八脲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包含GnRH类似物的缓释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