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荧光灯的回收再利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7032.3 | 申请日: | 201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3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仓本俊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株式会社库拉咪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9/52 | 分类号: | H01J9/52;B09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陈英俊;姜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灯 回收 再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荧光灯的回收再利用方法,特别涉及能够在不打碎废荧光管而使水银不飞散的情况下,可实现资源回收的废荧光灯的回收再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荧光灯(热阴极荧光灯)基本上包括:玻璃管,在内表面形成了荧光体等的膜;以及电极,安装在玻璃管的两端。例如,在玻璃管内封入了2~4hPa(1气压约为1013hPa)的稀有气体和水银。
这种荧光灯的废弃量每年有5~6亿根。其中约40%为40W荧光灯。若以40W荧光灯为例,被回收再利用的不足10%,其余被废弃到土中。
以往,作为废荧光灯的回收再利用方法,有下面记载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两种方式:湿式方式,在打碎玻璃管之后,用清洗液洗掉附着在玻璃片上的荧光体膜或水银;以及干式方式,在打碎玻璃管之后,通过刷除方式剥离附着在玻璃片上的荧光体或水银。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的干式方式:切取直线状的玻璃管(所谓直管)的两端,在玻璃管内插入剥离头,由此剥离附着在玻璃管内表面的荧光体膜或水银。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8682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2-1166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打碎玻璃管的现有技术中,不能回收保持了原形的玻璃素管。
在切取了两端的玻璃管内插入剥离头的现有技术中,虽然适合于直管,但是不能用于所谓弯管。
此外,在任一的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水银飞溅而需要准备密闭的空间,存在设备变复杂的问题。此外,若这种设备不完备,则很难防止水银向大气中的扩散。
水银造成的环境污染,使人们担心在食物链中对动物、鱼贝类以及人的健康损害。
此外,从有效利用资源的观点来看,存在着要不限于废荧光灯的形状而回收玻璃素管来重新应用为回收再利用产品的潜在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不使银飞溅的情况下可靠地进行回收的废荧光灯的回收再利用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打碎玻璃管的情况下剥离形成在玻璃管内壁的膜的废荧光灯的回收再利用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限于玻璃管的形状而回收玻璃素管的废荧光灯的回收再利用方法。
本发明是基于荧光灯的玻璃管内部处于真空状态的事实而想出的。由于玻璃管的内部是真空,所以构成负压(压力比标准大气压低的状态)。
利用真空即负压,将剥离液吸引并填充到玻璃管的内部。利用剥离液,剥离形成在玻璃管的内表面的膜。将被剥离的膜同剥离液一起从玻璃管排出。
此外,膜包括在玻璃管的内表面形成的荧光体膜等所有膜。根据荧光灯的种类,所包含的膜不同。例如,快速启动式的荧光灯还包含透明导电膜。此外,有时还形成有保护膜、反射膜等。
由于被封入玻璃管中的水银附着在膜上,所以水银也从玻璃管排出。
从剥离了涂敷膜的废荧光灯中,回收玻璃素管、灯头、电极、引出导丝、玻璃等。此外,从剥离液中回收构成涂敷膜的物质、水银等。
此外,本发明不仅能够应用于热阴极荧光灯(Hot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HCFL),还能够应用于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因此,在本说明书中,称作荧光灯的术语包括HCFL及CCFL这两者。
发明効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废荧光灯的玻璃管内部的真空,向玻璃管内吸引剥离液,由此用剥离液剥离形成在玻璃管内表面的膜,所以能够在不打碎废荧光灯的情况下,有效地回收以玻璃素管为首的资源并实现回收再利用。
此外,由于不打碎玻璃管,所以水银不会扩散到大气中,能够防止水银造成的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直管形荧光灯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荧光灯端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回收再利用处理工序的图。
图4是表示排气管的破碎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回收玻璃素管的工序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回收再利用处理工序的图。
图7是表示环管形荧光灯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已取下灯头的环管形荧光灯的俯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回收再利用处理工序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直管形废荧光灯 12玻璃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株式会社库拉咪技术研究所,未经白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株式会社库拉咪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70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快速开合模高压锁模装置
- 下一篇:陶瓷颗粒栽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