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胎位置识别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6867.7 | 申请日: | 201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1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孙君毅;赖宏硕;林维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04 | 分类号: | B60C23/04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冯志云;吕俊清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位置 识别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胎压监测系统及轮胎位置识别技术。
背景技术
胎压监测系统(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TPMS)是一种安装于载具上,用以监控各轮胎压力的系统,主要是由装设于载具的控制器以及装设于各个轮胎内的胎压传感器所组成。其中,轮胎传感器可透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向主控制器传送一射频信号,其包括传感器的相关信息(例如传感器识别码及电池电量)、以及轮胎的相关信息(例如胎压及温度);而主控制器在接收该射频信号后,可将前述信息显示于一屏幕以供驾驶人参考之用。由于胎压控测系统有利于轮胎维持正常的胎压,确保轮胎的寿命,减少不必要的油耗,间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此,已逐渐成为美国及欧洲轻型房车的标准配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胎压监测系统的主控制器只能够由上述射频信号取得各个传感器的传感器识别码,却仍然无法从中得知各轮胎在载具的实际位置。传统上,为了使屏幕显示的轮胎传感器的位置符合其实际位置,必须在安装各轮胎时,将各轮胎及其胎压传感器的实际位置一一输入于控制器中。然而,当驾驶人在维修保养之际更换一个或多个轮胎时,或因特别因素调换轮胎位置时,透过手动方式输入轮胎新的位置信息的作法是相当不便的,除此之外,此作法对车厂自动化作业亦带来不利的影响。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新的轮胎位置识别系统,可以简便且有效的方式取得轮胎的位置,达到提高车厂装配线及维修保养厂的效率及方便性的目的,实乃目前客不容缓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位置识别系统及方法,可以简便且有效的方式取得轮胎的位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位置识别系统,包括:多个胎压传感器,分别安装于多个轮胎上,用以感测各轮胎的轮胎信息;至少一天线,用以发射一第一触发信号,并接收该多个胎压传感器响应该第一触发信号的射频信号;一控制器,耦接该至少一天线,用以依据该至少一天线所接收的射频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各轮胎的相对位置。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轮胎位置识别方法,包括:感测各轮胎的轮胎信息;发射一第一触发信号,并接收该多个胎压传感器响应该第一触发信号的射频信号;依据该至少一天线所接收的射频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各轮胎的相对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具有单一天线的轮胎位置识别系统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具有两天线的轮胎位置识别系统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具有两天线的轮胎位置识别系统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具有两天线的轮胎位置识别系统示意图。
图2D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具有两天线的轮胎位置识别系统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结合辨识轮胎用天线与被动无钥匙门禁系统的基站天线的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实施例中天线与车体的结合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轮胎位置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4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无钥匙门禁管制方法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2、104、106、106~轮胎;
112、114、116、118~胎压传感器;
120~天线;
130~控制器;
202~右前轮;
204~左前轮;
206~右后轮;
208~左后轮;
222、224、226、228~天线;
302、304、306、308~轮胎;
312、314、316、318~胎压传感器;
320~天线;
330~控制器;
350~应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为介绍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各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但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文不对各种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法、程序、组件、电路进行详述,以免妨碍读者对本发明各实施例的理解。本发明的范围当以后附的权利要求项为准。
轮胎位置识别系统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具有单一天线的轮胎位置识别系统示意图。为方便说明,此实施例系以具有四个轮胎102、104、106及106的载具100为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68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