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低压断路器动触头反弹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4218.3 | 申请日: | 201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7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宗伟光;郑改红;张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辉能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3/04 | 分类号: | H01H73/04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107 | 代理人: | 夏哲华 |
地址: | 21213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低压 断路器 动触头 反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器中的低压断路器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止低压断路器触头反弹的装置,在发生大的故障电流时,起到快速切断故障电路、避免故障电流再次导通的作用。
背景技术
塑壳低压断路器通过触头系统的闭合和分开来实现电路的接通和分断,当线路中出现大的故障电流时,在操作机构动作之前,动触头应在电动斥力的作用下克服触头压力提前斥开。但由于这种电动斥力产生在瞬间,且在动、静触头分离后电动斥力会变小,在操作机构动作不及时的情况下,动触头会在触头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回落,与静触头重新接触,使电路再次接通,导致故障电流重新进入电路系统,甚至发生电弧重燃或造成触头熔焊,对断路器和电路系统造成损坏。
现有的防止触头反弹的装置有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010539376.1、名称是“一种塑壳低压断路器的动触头卡住机构”公开的结构,采用了三个轴,第一轴穿过动触头旋转端上旋转中心孔,第三轴穿过两个扭簧且两端连接于转轴内侧壁上对应设置的凹槽,第二轴穿过动触头上扭簧限位孔,两个扭簧分布在动触头的两侧,当动触头运动时,扭簧提供的力通过某一死点,力的方向发生改变,使动触头锁住不跌落。该结构的缺陷是:1、动触头和转轴在旋转时不同心,导致动触头与出线端只能采用软连接(如铜编织线)等软性的连接。2、采用了三个轴,使结构复杂,不便于装配。3、由于扭簧的制造误差,使动触头两侧受力不平衡,影响动触头的斥开速度。
发明内容
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较少的零件、结构简单可靠、能方便地使用夹持件这一硬性连接结构的防止低压断路器触头反弹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转轴、动触头、静触头、扭簧和夹持件,转轴的左侧连接夹持件,右侧连接动触头,转轴具有一空腔,动触头的旋转端伸入转轴空腔内且具有动触头转动中心孔和位于动触头转动中心孔下部的动触头尾部孔;转轴空腔下部是扭簧,扭簧是左右对称的结构,包括一个下端和上端的两个连接端;夹持件右部分的夹持端具有两片前后对称的夹持件侧壁,动触头的旋转端卡在两片夹持件侧壁内,在两片夹持件侧壁上开有同轴的第一孔,在转轴空腔的前后两侧面对称设置有卡槽,卡槽所在的中心是转轴的转动中心,在转轴空腔下表面上并靠近右侧设置一凹槽;第一轴销两端固定卡在所述卡槽内,并同时间隙穿过动触头转动中心孔和夹持件上的第一孔,动触头转动中心孔的中心和转轴的转动中心重合;动触头尾部孔中穿过有与第一轴销平行的第二轴销,扭簧的下端贴在转轴空腔下表面上且卡在凹槽内,扭簧的两个连接端分别向上压靠在第二轴销两端的外圈上。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
1、解决了安装夹持件的问题,避免了使用软连接带来的缺点。由于使用软连接需要与动触头焊接,降低了生产效率,且焊接易出现焊接不牢,易脱落,软连接有割断或折断现象,基件发生变形、翘曲、裂痕等缺陷。在使用过程中,动触头需合分闸,也使软连接的使用寿命较低。而使用夹持件则没有上述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延长了开关的使用寿命。夹持件夹持在动触头的尾端,保证夹持件与动触头有很好的面接触来导通电路。
2、转轴的转动中心和动触头的转动中心重合,确保了动触头保持在分离位置不返回,避免了动触头回落重新形成电流通路,或者再次形成电弧或造成触头熔焊,达到限制、分断故障电流的效果。
3、结构整体简单,装配较方便,使用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的三维视图;
图2是图1的拆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转轴1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动触头2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动扭簧7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在闭合状态的结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动触头2在斥开位置被卡住的结构剖视图;
其中:1.转轴;11.转轴空腔下表面;13.卡槽;14.凹槽;2.动触头;21.动触头转动中心孔;22.动触头尾部孔;23.动触头两侧面;3.静触头;4.第一轴销;5.第二轴销;6.夹持件;61.第一孔;62.第二孔;63.夹持件侧壁;7.扭簧;71.扭簧的下端;72.扭簧的两个连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辉能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辉能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42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