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53904.9 | 申请日: | 201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6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久保田洋治;久保田贤一;平野整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光学逻辑 |
主分类号: | G02B13/18 | 分类号: | G02B13/18;G02B13/06;G02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丁文蕴;熊志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 镜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等摄像元件上形成被摄体图像的摄像镜头,涉及适合于安装在移动电话、数码静物相机、便携式信息终端、安全监控摄像机、车载摄像机、网络摄像机等比较小型的摄像机上的摄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提高方便性及安全性为目的在车辆上搭载有多个摄像机。例如,在搭载有用于对车辆后方进行摄影的倒车摄像机的车辆中,在驾驶者使车辆后退时,由于将车辆后方的状况映出到监视器中,因此即使存在因车辆的遮蔽而看不见的障碍物等也不会与之接触,驾驶者能够安全地使车辆后退。这种搭载在车辆上的摄像机、所谓车载摄像机估计今后还会增加。
车载摄像机通常搭载在车辆后车门、前护栅、后视镜、车辆室内等比较狭窄的空间的情况较多。因此,搭载在车载摄像机上的摄像镜头要求小型化的同时,要求对应伴随摄像元件的高像素化的高分辨率、以及用于与宽阔的摄影范围对应的摄影画角的广角化。然而,良好地修正各种像差的同时,对应小型化及高分辨率,并实现摄影画角的广角化却是困难的。例如,若实现摄像镜头的小型化,则因一枚一枚透镜的光焦度变强,难以良好地修正各种像差。因此,在实际设计摄像镜头时,均衡地满足这些要求变得重要。
作为摄影画角的广的摄像镜头,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摄像镜头。这种摄像镜头从物体侧开始依次配置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负的第一透镜、相同地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负的第二透镜、光阑、双凸形状的第三透镜、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负的第四透镜、以及双凸形状的第五透镜而构成。在该结构中,通过将从由第一及第二透镜构成的前组的第二主点位置直到光阑的距离、与从该前组的第二主点位置直到由第三~第五透镜构成的后组的第一主点的距离的比率抑制在预定范围内,从而实现小型化的同时实现各种像差的良好修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07674号公报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摄像镜头,构成摄像镜头的透镜枚数至少为五枚才能使摄影画角宽阔,而且能够比较良好地修正像差。然而,由于透镜系统的总长较长,无法满足近年来对小型化的要求,在实现摄像镜头的小型化和良好的像差修正的兼顾这方面还留有课题。此外,这种课题并不是搭载于车载摄像机上的摄像镜头所固有的课题,而是在搭载于移动电话、数码静物相机、便携式信息终端、安全监控摄像机、网络摄像机等比较小型的摄像机上的摄像镜头中共同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小型而且摄影画角宽阔、能够良好地修正像差的摄像镜头。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从物体侧朝向像面侧依次配置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第四透镜组,使第一透镜组为在全部透镜组中具有最强的光焦度的透镜组,并且包括使凹面朝向像面侧的一枚或多枚透镜,第二透镜组包括使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一枚透镜,第四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这两枚透镜,在将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设为f、将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以及第三透镜组的合成焦距设为Fa时,满足下述条件式(1)。
0.3<f/Fa<1.0 (1)
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成为如下结构,即、在全部透镜组中配置在最靠物体侧的第一透镜组的光焦度在全部透镜组中最强,成为有利于摄影画角的扩大(广角化)的结构。另外,如上述条件式(1)所示,由于本发明的摄像镜头从第一透镜组至第三透镜组的三个透镜组的合成光焦度在整个镜头系统的光焦度中所占的比例变大,因此可良好地实现摄像镜头的小型化。
在此,上述条件式(1)是用于将从摄像镜头出射的光线向摄像元件的入射角度控制在预定范围内,并且实现摄像镜头的小型化的条件。众所周知,就能够摄入摄像元件的光线而言,在摄像元件的结构上,作为入射角度上的界限,设有所谓的最大入射角度。在该最大入射角度的范围外的光线入射到摄像元件上的情况下,因阴影(shading)现象而成为周边部暗的图像。因此,需要将从摄像镜头出射的光线向摄像元件的入射角度控制在预定范围内。
在条件式(1)中,若超过上限值“1.0”,则第一~第三透镜组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强,尽管有利于摄像镜头的小型化,但难以将从摄像镜头出射的光线向摄像元件的入射角度控制在预定范围内。另一方面,若低于下限值“0.3”,则第一~第三透镜组的合成光焦度相对变弱,尽管容易将从摄像镜头出射的光线向摄像元件的入射角度控制在预定范围内,但摄像镜头的小型化变得困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光学逻辑,未经株式会社光学逻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39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