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癸二酸生产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50071.0 | 申请日: | 201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3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董自斌;王开春;刘志奎;李学字;林浩宇;刘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26;C02F1/04;C02F3/34;C02F103/36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刘喜莲 |
地址: | 22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癸二酸 生产 废水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产品生产废水处理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物化—生化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癸二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酚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癸二酸生产方法主要采用苯(甲)酚稀释法,生产中产生大量含酚废水,生产1吨癸二酸约产生含酚废水25吨,PH值为2~3,酚质量浓度4000~5000mg/l,COD达20000mg/l , 还含有约7%~8%的硫酸钠盐,属于高含盐废水,不加治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工业含酚废水的处理技术主要有化学法(化学氧化法、光催化氧化)、物理化学法(焚烧法、蒸汽汽提法、溶剂萃取法和吸附法)、生化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过滤法、乳状液膜法等),此外还有污泥灌溉法、地下水注入法和海洋排放法等。各种处理技术对于降低不同初始浓度含酚废水均有效,但都存着在不足,采用物理吸附法如活性炭吸附成本较高,吸附剂容易饱和、难以再生;焚烧法存在着二次污染、能耗高的问题;化学法存在着投资高、成本大的问题。生化法具有应用范围广、处理能力大、设备简单和比较经济等优点,但酚类浓度较大时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因而不能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
目前多数癸二酸生产厂家对含酚废水没有更为有效的处理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95109421.1和200510038999.x均采用树脂吸附的方法处理癸二酸含酚废水,绝大部分的酚可得到回收利用,但这种方法处理废水COD、酚含量仍较高,废水中所含高浓度硫酸钠盐没有分离,不能达到排放或回用要求,且树脂的再生回收污染较重。中国专利申请号02110255.4采用萃取方法处理含酚废水,具体包括调节、过滤、萃取、脱酚、隔油五个步骤,萃取采用两级萃取工艺,第一级采用高碳醇作萃取剂,第二级采用磷酸酯和煤油混合物作萃取剂。高碳醇萃取剂回收须采用蒸馏操作,能耗较高,该法处理废水COD和酚含量仍较高。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10062541.7也采用萃取工艺处理含酚废水,采用的萃取剂为蓖麻油酸,萃取级数8级以上,工艺繁琐,出水须作进一步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设计合理的癸二酸生产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萃取得到的酚类物质返回癸二酸生产系统循环使用,蒸发析出的硫酸钠作为副产品,蒸发冷凝水送生化系统处理达标排放或回用。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癸二酸生产含酚废水,是生产过程中含酚的癸二酸盐溶液进行中和、酸化得到癸二酸母液,再经沉降、过滤分离出癸二酸固体后得到的含酚废水。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癸二酸生产含酚废水处理方法,其特点是,其步骤如下:
(1)萃取:将含酚废水常温常压下与萃取剂按油水相比1~4∶1充分混合,分层后的萃余相即萃后水送蒸发工序,萃取相即负载萃取剂送反萃取工序再生;萃取剂与废水混合物的pH值2~3,萃取级数一级;所述的萃取剂为选自磷酸酯类、烷基胺类、煤油或者柴油;
(2)反萃取:取上述萃取相常温常压下与碱液充分混合,反萃取加碱量以将pH终点值控制在8.5~9.5为准,分层后的酚钠溶液回用于癸二酸生产系统,再生后的萃取剂循环使用于萃取,反萃取级数一级;所述的碱液为质量浓度5~30% 的NaOH或者KOH溶液;
(3)蒸发:萃余相经蒸发系统蒸发浓缩,过滤得到含水量不大于10%的结晶硫酸钠,进一步烘干加工得到无水硫酸钠副产品,除去硫酸钠盐的蒸发冷凝水送生化系统;
(4)调节:蒸发冷凝水降温至35℃以下送入生化系统调节池,进行均质、均量调节,控制pH值6.5~8.5,并按质量比BOD∶N∶P=100∶5∶1配比加入营养元素;所述的营养元素为生活污水、氮肥或者磷肥;
(5)缺氧生化:将调节池配好的废水进入生化系统缺氧反应器,先进行缺氧生化,控制溶解氧Do<0.5mg/l,pH值6.5~8.5,温度20~35℃,停留时间3~4小时,混合液再进入好氧反应器进行好氧生化;生化系统内投加经过驯化、培养的微生物制剂;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可以用于好氧生化的、经过常规的驯化、培养制成的微生物制剂均可以适用于本发明,例如:酵母菌(Yeast trichosporon)、醋酸钙不动杆菌(A.calcoaceticus)、假单胞菌 (pseudomonas.Sp)、真养产碱菌 lcaligenes eutrophus)等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未经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00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