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跨度油管管坯检测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48369.8 | 申请日: | 201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1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许真林;闵小进;蔡加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永大管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N29/24;G01B15/02;G01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跨度 油管 检测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坯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跨度的油管管坯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行业的发展,对高科技、高品质井下工具的质量要求已逐步增加,井下钻具油管管坯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先热处理后进行超声波探伤及检测壁厚是使钻具达到使用要求的方法之一。先前的生产工艺是将油管管坯经热处理后要逐根吊到台架上,利用自动超声探伤线进行横向或纵向检测。检测同时需要进行手工检测壁厚、检测直径。检测壁厚的时候通常是将管坯吊离生产线至独立的手工检测壁厚区后进行手工检测壁厚,检测直径的时候也是通常都是将管坯吊离生产线至独立的手工检测直径区后进行手工检测直径,因为管体长度一般是10m左右,所述每人每班只能检测10根左右。
传统的生产工艺及设备明显存在这样的缺点:一、员工长时间检测将对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性造成影响;二、生产效率比较低;三、每班检测人员较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四、公辅等工段人员作业量较大。因此,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大跨度油管管坯检测设备及合理的油管管坯检测工艺流程,才可以提高检测的效率、减轻工人们的劳动强度,从而更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保证产品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效率高的大跨度油管管坯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跨度油管管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的步骤为:
步骤一、通过进料架将油管管坯送入到等待检测的位置;
步骤二、往自动探头通入水作为探伤介质;
步骤三、由主控器通过探头线向自动探头发送启动信号;
步骤四、自动探头从两端同时开始对管坯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手动双向检测,在检测过程当中,利用翻滚架保证管坯一直处于翻滚状态;
步骤五、将检测过程中自动探头检测到的信息通过探头线传回到主控器中显示。
优选的,还可以包括步骤六,通过一自动喷码装置在检测到缺陷的时候,通过喷码装置自动喷码标记。
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可以通过变速箱来控制管坯的翻滚速度。
一种大跨度油管管坯检测装置,包括横梁、探头架、托架和管坯,所述探头架装设于所述横梁上,所述探头架上设有若干自动探头,所述管坯置于托架上方,所述管坯与所述横梁相平行,所述若干自动探头位于管坯的正上方,所述管坯的两端设有手动双向探头。
优选的,所述自动探头包括横向测直径探头、纵向测直径探头、横向测壁厚探头、纵向测壁厚探头、横向探伤探头和纵向探伤探头。
优选的,所述自动探头上均设有横向探头线、纵向探头线和水管。
优选的,所述管坯远离探头架的一端外侧设有进料架。
优选的,所述横梁上设有水平方向的导轨,所述探头架沿导轨水平滑动。
优选的,所述管坯靠近探头架的一端接有一变速箱。
优选的,所述管坯的下方设有翻滚架。
本发明的优点是:同时使用自动探头和手动双向探头来对管坯进行检测,并且可以实时的显示检测到的结果,这种检测方法自动化程度高,省去了大量的人工操作,减轻工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检测的效率,从而更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保证产品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自动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横梁,2、探头架,201、横向测直径探头,202、纵向测直径探头,203、横向测壁厚探头,204、纵向测壁厚探头,205、横向探伤探头,206、纵向探伤探头,207、横向探头线,208、纵向探头线,209、水管,3、托架,4、管坯,5、手动双向探头,6、进料架,7、变速箱,8、翻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说明。
一种大跨度油管管坯检测方法,其具体步骤是:
步骤一、通过进料架将油管管坯送入到等待检测的位置;在待检测的位置用一托架支承住管坯,进料架保证流水作业地输送待检测的油管管坯;
步骤二、往自动探头通入水作为探伤介质,利用循环水来代替传统的油,来作为探伤介质;
步骤三、由主控器通过探头线向自动探头发送启动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永大管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永大管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83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