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速管道加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48253.4 | 申请日: | 2011-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5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明;杨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晓明 |
主分类号: | F24H1/14 | 分类号: | F24H1/14;F24H9/18;F24H9/00;C02F1/48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张莉华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加热器,特别是一种用于极速加热器使用的极速管道加热器。
背景技术
常规的电加热器需花较长的时间去烧较多的水,剩余的开水又无用造成时间、资源的浪费。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207530.5“管道电热极速开水机”中就利用了管道自身发热来加热水的加热装置,使管道加热器的进水端连接进水泵,并使管道加热器水道中的热水快速前进边平行回流边加热,快速涌流在3~5秒钟将出水煮沸成开水从出水口流出,节约等候时间,真正做到喝多少就烧多少,省时又节能。
但现有的极速管道加热器还无法降低水的硬度,长期饮用影响身体健康,同时用此水泡茶、冲咖啡也不好喝。另外其的容器壁易结垢,严重时加热元件热量被结垢层阻隔,不能向外传递造成内部热量不断升高,最后导致加热容器爆炸。因水垢的腐蚀性强,易使管道加热器腐蚀穿透报废影响其的使用寿命。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228129.X“一种电加热装置及使用该电加热装置的电加热器”,提供的电加热器仅适宜在一般的电加热器中使用,还不适宜在管道加热器中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极速管道加热器,特别适宜在极速加热器中安装使用,用此管道加热器极速烧开水能降低水的硬度、不易结垢,用其泡茶、冲咖啡口感好,并延长了管道加热器的使用寿命,使用更安全可靠。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极速管道加热器,由连接有硅胶盖板、进、出水管的硅胶体,安装在连接有接地线的外壳和加热板中固定成的整体组成,所述的硅胶体上还安放一块以上的磁钢,所述硅胶体紧贴加热板的一表面上有相通并渐变截面的窄流道、宽流道,所述的进水管直接与窄流道连接,所述的出水管直接与宽流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现将进水管处的水流道设计成密度大、流道长、流速快,水在硅胶体紧贴加热板的一面中,从小到大变截面进行热交换得到热量,同时在硅胶体的另一面上放置磁钢使其对加热水进行磁化,尤其在进水口处水的温差大、流速快,水快速切割磁力线运动所受磁化力强,使水易磁化不易结垢、滞留、沉淀在流道的管壁上,更利于热量交换并升温快,又大大减少使用后需经常除垢酸洗的麻烦,同时还可在出水管处安装有磁钢,使出水口的水再进一步磁化,使水的口感更好,更适宜用来冲泡茶和冲咖啡、冲奶粉等。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2、本发明的分解图。
图3、图2中硅胶体的后视图。
图4、图2中硅胶体的后视图。
图5、磁钢、硅胶体结合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6、图2中加热板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加热板1由合金材料制作成的盆子形,周边上有安装孔1-1,外表面上有电加热膜1-2和两接线头1-3,用于感知、调节加热板温度的热敏电阻1-4,热敏电阻引线1-5,如图2、图6所示。
外壳2上焊接固定接地线4,下周边有连接扣2-1,上表面边缘有安装孔2-2。
硅胶体7的上表面两边缘有进、出水管3、5,为增加硅胶体的强度减轻重量节约材料,还有由间隔平行的加强筋构成的不相通、大小不一的凹槽7-1、嵌槽7-2。
在两嵌槽7-2内放置两块条形磁钢8,根据需要在硅胶体上表面的进、出水管处的嵌槽内放置四块条形磁钢,磁钢极性的放置使磁力线密集穿透流道水的空间,如图2、图5所示。
硅胶体7的下表面上,即与加热板紧贴的一表面上,有平行贯通的窄流道7-4和宽流道7-3,各区域所占面积相等分别为硅胶体总面积的一半,窄流道的长度>宽流道的长度,各流道边缘为圆弧形,窄流道宽度b为宽流道宽度a的1/2~1/4,由进水管3进入的水直接先进入窄流道7-4,如图2、图3所示。
根据需要,硅胶体上平行贯通的窄流道7-4、宽流道7-3,其截面是从小到大渐变截面进行均衡性的变化,如图4所示。
进水管3处,水与加热板1间的温差大、流速快并大于宽流道区域数倍,水切割磁力线运动快,易磁化就不易结垢,水垢不能停留在硅胶体的各窄、宽流道壁上及加热板的表面上,因此有利于水的热交换,出水口处水体和加热板之间温差小、流道宽、流速慢,在此外再加装磁钢就可使出水的口感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晓明,未经陈晓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82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