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药丸瓶在审
申请号: | 201110348184.7 | 申请日: | 201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3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席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锦新医用塑料容器厂 |
主分类号: | A61J1/03 | 分类号: | A61J1/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07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药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药上用的瓶子,尤其是一种盛装固定药丸的瓶子,属于医药用容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装药丸的瓶子,都是由一个瓶体和一个瓶盖组成,药丸都装在瓶体内,且都是通过固定在瓶体上端的瓶盖,来密封。在服用药丸时,首先需要将药丸倒出一定的颗粒数,然后服用。因为不同种类的药丸,在服用时的数量不同。例如有补气补血功能的“归脾丸”,其每天需要服用三次,早、中、晚各一次,每次需要服用15粒左右,但是每次服用都要先根据自己的感觉倒出一定数量,然后数出15粒来服用。而且,有的时候倒出太多,还要将多出的重新倒入瓶内,不仅服用十分麻烦,而且多出的药丸很容易被环境污染,重新倒入瓶内,也会给瓶内其他的药丸造成污染,进而影响服用者的健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新型药丸瓶,其能够使得服用药丸简便、快捷,且保证瓶内药丸不被污染。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药丸瓶,包括瓶体和瓶盖;所述瓶体为圆筒形;所述瓶盖罩盖在瓶体上方,且通过螺纹与瓶体上端固定;所述瓶体内设有多个药丸盒;所述药丸盒为圆筒形,且其外径小于瓶体的内径;所述药丸盒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药丸盒内部分隔成多个单元空腔,且隔板上方与药丸盒平齐;所述每个单元空腔中都存放一次服用的药丸量;所述药丸盒的上方设有铝箔;所述铝箔上,在其与药丸盒、隔板接触的部位都通过压印固定,即铝箔将药丸盒内的单元空腔都单独密封。
优选的,所述隔板为三个,且隔板的一端都固定在药丸盒的中心位置;所述隔板将药丸盒内部分隔成三个单元空腔。
优选的,所述铝箔上,位于每个单元空腔的边缘处都延伸有一个拱形拉片。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新型药丸瓶,由于其瓶内设有多个独立的药丸盒,每个药丸盒都通过隔板被分隔成多个单元空腔,每个单元空腔中都存放一次服用的药丸量,在每次服用时就不需要数出药丸量,直接可以服用了;而且,每个单元空腔都通过铝箔,独立地密封起来,只有服用时才会将其打开,就避免了药丸与外界的接触,有效地保证了密封性。本发明方案的新型药丸瓶,其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既能够使得服用药丸简便、快捷,又有效避免了瓶内药丸与外界的接触,保证了瓶内药丸的密封性。另外,服用者外出时,也可根据外出的时间长短,只携带药丸盒,而不必携带整瓶药丸,有效减轻了外出者的负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l为本发明的新型药丸瓶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新型药丸瓶中药丸盒的立体图;
其中:1、瓶体;2、药丸盒;3、瓶盖;4、隔板;5、拉片;6、铝箔;7、压印;8、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
如附图1、2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药丸瓶,包括瓶体1和瓶盖3;所述瓶体1为圆筒形;所述瓶盖3罩盖在瓶体1上方,且通过螺纹与瓶体1上端固定;所述瓶体1内设有多个药丸盒2;所述药丸盒2为圆筒形,且其外径小于瓶体1的内径;所述药丸盒2内部设有隔板4;所述隔板4为三个,且隔板4的一端都固定在药丸盒2的中心位置;所述隔板4将药丸盒2内部分隔成三个单元空腔8,且隔板4上方与药丸盒2平齐;所述每个单元空腔8中都存放一次服用的药丸量;所述药丸盒2的上方设有铝箔6;所述铝箔6上,在其与药丸盒2、隔板4接触的部位都通过压印7固定,即铝箔6将药丸盒2内的单元空腔8都单独密封;所述铝箔6上,位于每个单元空腔8的边缘处都延伸有一个拱形拉片5。
使用时,通过拉片5拉开一个单元空腔8上的铝箔6,将单元空腔8内的药丸服用即可。
如上述的新型药丸瓶,其中的隔板4的数量和分隔开的单元空腔8的数量,都可以根据药丸的种类、每天或每次服用的剂量来确定。隔板4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分隔开的单元空腔8可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锦新医用塑料容器厂,未经苏州市锦新医用塑料容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81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下料机双作用油缸结构
- 下一篇:电子标签防盗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