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提高LED灯入光效率的导光板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47725.4 | 申请日: | 2011-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0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梁志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8/00 | 分类号: | F21V8/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原力和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9 | 代理人: | 王英鸿 |
地址: | 51805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led 灯入光 效率 导光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光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LED灯入光效率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目前单侧入光式LED背光模组中间为导光板11,其周边为LED灯条30,LED灯(图中未示LED灯,以箭头代表LED灯发光光线)均匀排列在LED灯条上,导光板11的侧面和底面均设置有反射片13,反射片的用途在于将导光板底面露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中,侧面的反射片将侧面露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中,以提高光的使用效率。
其中,导光板11是以光学级的PMMA/PC为基材,在导光板底面用UV网版印刷技术印上导光点或者采用镭射技术刻蚀导光点。LED灯发出的光通过下侧面进入导光板11中。由于PMMA板材的折射率很高,当LED灯光线射到板材表面时发生全反射,当光线射到各个导光板上的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全反射条件,由导光板11的正面射出。所以,通过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导光点,使得导光板发光均匀。
随着显示设备的不断薄型化,以及降低成本的需求,目前导光板的厚度由以前的4.0mm被减薄到现在的3.0mm,而5630、6030、7030等型号LED灯都为3.0mm宽边灯,如图2所示,3.0mm宽边LED灯31的宽边发光角度为120度,LED灯14到导光板11有约1.0mm的间距,这样3.0mm厚度的导光板搭配宽边为3.0mm的LED灯时,上下会有大量的光线直接射出来没有进入导光板。所以,在同等条件下,宽边为3.0mm的LED灯搭配3.0mm厚度的导光板比搭配4.0mm厚度的导光板入光效率约有10%下降。因此,虽然导光板厚度减薄,成本降低,但是,导光板不但入光效率降低,而且还会引起萤火虫现象和入光侧亮边等漏光现象出现。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LED灯入光效率的导光板,使其不但厚度减薄,而且还能够保持较高的入光效率。
于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提高LED灯入光效率的导光板,该导光板入光侧的厚度大于出光侧的厚度,入光侧和出光侧以一设置有反射片的倾斜面过渡。
其中,导光板入光侧厚度以其外围LED灯条上的LED灯射出光线都入射到导光板内为适宜厚度。
所述导光板入光侧厚度为4.0mm。
所述导光板出光侧厚度为2.0mm。
所述倾斜面与水平方向夹角为150°。
所述导光板为射出成型。
所述导光板板材和其上的导光点为印刷或镭射技术成型。
本发明所述可提高LED灯入光效率的导光板,通过令导光板入光侧的厚度大于出光侧的厚度,入光侧和出光侧以一设置有反射片的倾斜面作为过渡,使得在减薄导光板厚度,降低成本的情况下,还能够保持较高的LED灯入光效率。
通过令导光板为射出成型,以及令导光板板材和其上的导光点为一次成型,可以进一步降低导光板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单侧入光LED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LED背光模板中导光板与LED灯之间的光学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导光板与LED灯之间的光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提高LED灯入光效率的导光板21,该导光板21的入光侧22的厚度大于出光侧23的厚度,入光侧22和出光侧23之间为一倾斜面24作为过渡,倾斜面24上设置有反射片,以防止光线从此处射出。
上述入光侧22的厚度大于出光侧23的厚度,其好处在于:入光侧增加厚度能够保障导光板外围LED灯条上的LED灯31射出光线尽可能的都入射到导光板21内,使得在保证提高导光板入光效率的情况下,通过将导光板出光侧减薄的方式还可以降低导光板制造成本。
其中,导光板入光侧22的厚度以其外围LED灯条上的LED灯31射出光线都入射到导光板21内为适宜厚度。以目前市场上的5630、6030、7030等型号LED灯为例,LED灯宽边为3.0mm,其发光角度为120°,那么,导光板21的入光侧厚度应该为4.0mm比较适宜,出光侧23的厚度可以减薄到2.0mm,甚至更薄,倾斜面24与水平方向夹角为150°。这里,倾斜面24与水平方向夹角为150°,但不限于1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77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发卡机的推卡机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VXI总线的并行数据采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