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气体压力损耗的曝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44005.2 | 申请日: | 201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1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杰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刘洪京 |
地址: | 214125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压力 损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反应池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中,池底通常使用散气装置或曝气装置。普通的曝气装置,多为曝气头一般为圆盘状,上部开孔用于气体喷出,或者为曝气管其管壁开孔用于气体喷出。气体喷出后,利用其浮力自然上升到液面。为了提高氧的利用率,即送进曝气池中空气中的氧气被曝气池中的微生物消化的比例,气孔一般很小,以便喷出较小的气泡使其在液体中的滞留时间增加,这也导致了气体的压力损耗较大,而且在其安装的下部难免污泥的堆积,同时,用在处理污泥浓度高的污水时,很容易发生结垢现象,喷气孔渐渐会被堵塞,使用时间超过3年以上时,很难正常运行发挥功效,一般使用寿命最多也在5-7年。另一方面,由于普通的曝气装置的结构特征,很难适用于矿物质离子浓度较高易结垢的污水处理,亦或使用后经常需要设备的清洗、更换等维护作业。作业时甚至需要停止生产,清理完池中的水。而在采用间歇式曝气方式,即在同一个生物反应池中曝气数小时后再停止曝气数小时,然后再重复曝气再停止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时,普通的曝气装置的喷气孔更容易堵塞,很难正常运行发挥功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技术人员面临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使用寿命长、不易阻塞的低气体压力损耗的曝气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低气体压力损耗的曝气装置,包括送气管和气液混合管,所述气液混合管下端部插入有送气管,所述气液混合管内壁设置有导流阻力板和铆钉帽状凸起物,所述导流阻力板上方设置有铆钉帽状凸起物。
进一步,所述导流阻力板数量为两个,所述导流阻力板呈相互交叉状分布。
进一步,所述导流阻力板呈月牙状圆弧。
进一步,所述铆钉帽状凸起物分为大铆钉帽状凸起物和小铆钉帽状凸起物两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污泥不易在反应池底部堆积,气液混合管不易堵塞;曝气面积比普通的曝气装置大5-7倍,氧的利用率高,因而更加节能,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工作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低气体压力损耗的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气液混合管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气液混合管A向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气液混合管B向的剖面图;
图5是图3气液混合管C向的剖面图;
图6是图3气液混合管D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包括送气管1、气液混合管2,在气液混合管2下方,送气管1的出气管口从气液混合管2底端插入,气液混合管2的管径大于送气管1的管径,气液混合管2为直管,送气管1为两个折角的弯曲管或其他形状如圆弧状管,将气体从气液混合管2的下部直线送入气液混合管2内。气体直接从送气管1吐出,送进气液混合管2。在送气管1出口的上方,气液混合管2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导流阻力板3和铆钉帽状凸起物4,导流阻力板3的数量为两个,导流阻力板3呈交叉斜置状分布,导流阻力板3呈月牙状圆弧,即半月形剪切掉大约三分之一留下的似月牙状部分,使经过这里的流体形成螺旋状的上升流路和激烈的旋涡流。铆钉帽状凸起物4位于导流阻力板3上方,铆钉帽状凸起物4分为大铆钉帽状凸起物5和小铆钉帽状凸起物6两种,且两种铆钉帽状凸起物的大小长短不一和数量并不固定,优选方式为大铆钉帽状突起物5每层的数量范围为6-18个,小铆钉帽状突起物6每层的数量范围为8-32个,大铆钉帽状凸起物5和小铆钉帽状凸起物6均沿气液混合管2内壁环形相互交替排列,排列层数范围大于4层。铆钉状凸起物用于粉碎气体团和液体团,并使流经的气液形成乱气流而使气液充分混合,同时增加气液混合体经过这里的阻力,降低流速,增加气液混合的时间,还使经过混合后的气液混合体以漩涡流形式喷出气液混合管2并向周边扩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杰,未经王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40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洋真菌梅花状青霉及其提取物和应用
- 下一篇:螺母升降式机电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