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杆自动装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3611.2 | 申请日: | 201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4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梁子文;张德付;张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7 | 分类号: | B23P19/0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余刚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杆 自动 装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制造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连杆自动装配系统。
背景技术
分体挂壁式空调器为双导风板结构产品,上、下导风板运转通过连杆机构进行控制、导向。目前,生产过程连杆机构采用人工涂硅脂油进行装配,人工涂油一致性难以控制,效率低;其次,连杆转轴端面处为过盈配合,装配过程存在装配困难、员工劳动强度大,人工装配效率约12S/件,折合300件/H,效率低、成本高,装配工艺落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杆自动装配系统,以解决效率低、成本高且装配工艺落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杆自动装配系统,包括自动送料部、输送部、压紧部和工作部;输送部设置在自动送料部与工作部之间,包括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压紧部设置在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的末端且与工作部相邻接,压紧部沿工作部径向方向移动,压紧部具有与工作部相配合的压紧位置和与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相配合的接料位置。
进一步地,输送部还包括第三输送部,工作部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三输送部的末端,工作部上设置有沿外圆周均匀地的容纳槽,容纳槽与第三输送部相邻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涂油部,涂油部设置在第一输送部的末端与工作部之间以及第二输送部的末端与工作部之间。
进一步地,压紧部上还设置有排油管,排油管设置在压紧部与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相连接的另一方向。
进一步地,压紧部上远离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的一侧还设置有排油管。
进一步地,压紧部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和第二定位凹槽,第一定位凹槽与第一输送部的末端相邻接,第二定位凹槽与第二输送部末端相邻接
进一步地,第一输送部与第二输送部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压紧部的动力装置为气缸,气缸设置在压紧部的下部。
进一步地,自动送料部包括第一送料部、第二送料部和第三送料部,输送部还包括第三输送部,第一输送部设置在第一送料部与工作部之间;第二输送部设置在第二送料部与工作部之间,第三输送部设置在第三送料部与工作部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送料部包括可转动的第一震动盘,第一输送部设置在第一震动盘与工作部之间;第二送料部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二震动盘,第二输送部设置在第二震动盘与工作部之间,第三送料部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三震动盘,第三输送部设置在第三震动盘与工作部之间。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以解决效率低、成本高且装配工艺落后的技术问题。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连杆自动装配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连杆自动装配系统的侧视图;以及
图4是本发明的连杆自动装配系统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见图1至图4,连杆自动装配系统包括自动送料部10、输送部20、压紧部40和工作部30;输送部20设置在自动送料部10与工作部30之间,包括第一输送部21和第二输送部22;压紧部40设置在第一输送部21和第二输送部22的末端且与工作部30相邻接,压紧部40沿工作部30径向方向移动,压紧部40具有与工作部30相配合的压紧位置和与第一输送部21和第二输送部22相配合的接料位置。通过用自动送料部10自动筛选零件,用输送部20自动将零件运到压紧部40处,再通过压紧部40使零件在工作部30上装配,这样通过采用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以解决效率低、成本高且装配工艺落后的技术问题。
参见图2,工作部30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三输送部23的末端,工作部30上设置有沿外圆周均匀地的容纳槽32,容纳槽32与第三输送部23相邻接。容纳槽32将第三输送部23输送来的零件固定在工作部30上,使其在装配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姿势和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36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