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合片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43433.3 | 申请日: | 201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9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山元健一;高桥亚纪子;大竹宏尚;船津绘里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J7/00 | 分类号: | C09J7/00;C09J7/02;C09J133/00;C09J133/0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海川;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合 | ||
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0年11月4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0-247771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考并入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由在水性溶剂中分散有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水分散型粘合剂(也称为压敏胶粘剂;下同)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
背景技术
在水性介质中含有作为粘合成分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粘合剂组合物(例如,粘合成分分散在水性介质中的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由于使用水作为分散介质,因此在环境卫生方面,比粘合成分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形态的粘合剂组合物(溶剂型粘合剂组合物)更优选。因此,使用水性粘合剂组合物而形成的粘合片,以双面粘合带以及其它形态,应用于各种领域。作为与水分散型丙烯酸类粘合剂相关的技术文献,可列举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6-348143号公报、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7-84781号公报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8-1153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使用水性粘合剂组合物的粘合片,与使用溶剂型粘合剂组合物的粘合片相比,对发泡体这样表面具有微细凹凸(主要起因于气泡)的被粘物的胶粘性(粗糙面胶粘性)倾向于不足。特别地,对于聚氨酯泡沫(特别是软质聚氨酯泡沫)等具有弹性的发泡体(以下称为“弹性发泡体”)而言,与硬质的发泡体不同,在其上压接粘合片时的力由于该发泡体的弹性变形而被吸收,因此将粘合片牢固地压接到该弹性发泡体上这一点本身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强力地将粘合片按压到弹性发泡体上时,该发泡体被强力压缩(压溃),由此具有发泡体受损的可能性。另外,根据支撑弹性发泡体的背面的结构物的强度或形状,有时难以在与该结构物之间充分且均匀地压缩弹性发泡体。
可见,欲将粘合片牢固地压接到弹性发泡体上时,为了压缩弹性发泡体需要多余的力,并且作业要求谨慎,由于这些原因等,具有粘合片的粘贴作业性下降的倾向。另外,在重视粘贴作业性时,具有粘合片的胶粘可靠性不足的倾向。软质聚氨酯泡沫等弹性发泡体,例如,在汽车的内部装饰或家电制品的内部,以使用双面粘合片固定到所需的部位(被粘物),或者粘贴该弹性发泡体作为基材的单面粘合片的方式,作为缓冲材料等广泛使用。所述使用方式中,粘合片的粘贴可靠性不足时,有时产生弹性发泡体剥离的问题。这也是妨碍溶剂型的粘合剂组合物往水性粘合性剂转换的一个原因。
本发明鉴于所述事项而创立,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具有由水性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并且对弹性发泡体的粘贴作业性好的粘合片。相关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在所述粘合片的制造以及用途中有用的水性粘合剂组合物。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粘合片,具有由水性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组合物为包含水性溶剂和分散在该水性溶剂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分散液。所述粘合片满足以下特性(A)。即,(A)在厚度10mm的软质聚氨酯泡沫上,在将该聚氨酯泡沫压缩至厚度为5mm的条件下压接该粘合片的情况下,压接30分钟后的180°剥离粘合力(以下也称为“轻压接粘合力”)为1.5N/20mm以上。在此,作为所述软质聚氨酯泡沫,使用株式会社イノアツクコ一ポレ一シヨン的商品名“ECS”(灰色)的聚氨酯泡沫。所述粘合片,在粘贴到弹性发泡体等难胶粘性的被粘物上的情况下,即使通过轻轻地(换句话说,不会强力地压溃弹性发泡体)压接到该被粘物上,也可以对该被粘物发挥良好的胶粘性(胶粘可靠性)。因此,可以显著改善对被粘物(例如弹性发泡体)的粘贴作业性。另外,上述粘合片具有由水性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因此在环境卫生方面也是优选的。
另外,可以应用于将聚氨酯泡沫等的弹性发泡体和被粘物粘贴用途的粘合片,有时要求使该发泡体沿被粘物的表面形状(可以为曲面、具有高差的表面等)弹性变形,并抵抗该发泡体欲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回弹力从而使该发泡体保持上述弹性变形的形状的性能(即,耐受发泡体的回弹力的性能;以下也称为“耐回弹性”)。具有这样的耐回弹性对于将发泡体作为基材(支撑体)的单面粘合片也是优选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34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缺陷的检测方法
- 下一篇:物镜以及光拾取装置